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分类和特点,提出了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定级建议。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将有效地控制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全院性医学影像存栏和通信系统(Full PACS)在医院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中间数据库接口方式实现医院信息系统(HIS)及各种临床信息系统与PACS完全整合。结果 Full PACS实现了双屏调阅多种检查、多次检查、多个序列或多个时相的影像资料同时浏览;实现了实时影像测量、缩小或放大、调窗及数据统计等后处理功能。结论 Full PACS的顺利运行将为电子病历、医疗区域化、社会保险网络化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千眼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48例(96眼)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包括千涩感、异物感等,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及泪液分泌试验。结果 术后1周至2个月干眼症状较术前明显加重;术后1周角膜荧光素染色着色眼数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1周、1个月、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均较术前缩短;术后1周、1个月、2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 干眼症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使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干眼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比分析一款新结构可降解支架和传统结构可降解支架力学性能和对狭窄血管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将新结构支架和传统结构支架分别植入直径狭窄为30%的血管,对比分析两种支架的支撑性能及其对狭窄血管重构的影响。结果与传统结构支架相比,新结构支架的径向回弹率和狗骨头率分别降低了26.6%和34.7%。此外,植入新结构支架的狭窄血管回弹较小,拥有更平滑更大的管腔。结论对比传统结构支架,新结构支架具有更高的支撑性能,对狭窄血管的治疗效果更佳。具有高支撑性能的新结构支架有望成为临床介入治疗设备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25.
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现代信息安全理论,采取信息技术和管理相结合。静态设计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系统的安全措施,按照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构筑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6.
区域协同医疗平台数据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分析建设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必要性入手,详细研究了区域协同医疗数据中心的存储策略、服务功能和编码机制。对加快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血管支架在真实狭窄血管模型中不同扩张阶段的形变与受力特性,为支架的介入治疗与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方法 利用三维建模方法构建患者颈动脉血管模型以及斑块模型,利用Pro/E软件构建1种I型血管支架;在ABAQUS/Standard软件中分析支架在真实狭窄血管模型中径向扩张(第1阶段)和径向收缩(第2阶段)的扩张过程,同时建立斑块与血管为一体的对比实验。结果 在第1阶段,支架发生径向扩张,支架与斑块和血管内壁接触面积最大,支架、斑块、血管壁所受应力最大值分别为515.000、2.482、1.053 MPa;在第2阶段,支架发生径向收缩,形成“狗骨效应”,支架与血管壁之间形成较多的间隙,支架、斑块、血管壁所受应力最大值分别为464.500、0.954、0.316 MPa。在对比实验中,狭窄血管与支架在第2阶段所受应力最大值分别为0.9、414.1 MPa。结论 相对于对比实验,区分血管组织成分的模型更符合狭窄血管的真实情况,更能真实反映血管与支架的受力情况;在第1阶段支架对于斑块及血管内壁造成的损伤最大,在第2阶段支架的“狗骨效应”是造成支架与斑块、血管间产生空隙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支架在介入治疗中的选择与支架的改进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指出了目前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困境,主要体现在学科建设缺乏统一的认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等方面,调查分析了新时期社会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并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29.
智能纳米材料在细胞水平治疗疾病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为了实现靶向治疗及提高药物利用度等目的,一类具有智能效应(如热敏感、pH敏感、磁敏感以及光敏感等)的纳米材料已被应用到细胞水平治疗疾病的领域中.它们是通过药物靶向缓释、热效应和可控机械力等方式,杀死靶组织内的病理细胞,进而实现疾病的治愈.文章综合讨论了应用该类材料在细胞水平治疗疾病的最新进展,同时展望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复方“鼻渊通”口服联合鼻腔冲洗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嗜酸粒细胞型鼻息肉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单纯西药联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复方“鼻渊通”口服联合鼻腔冲洗治疗。通过术腔黏膜形态Lund-Kennedy评分和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通过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印迹法(ELISA)进一步探讨“鼻渊通”预防复发的作用机制。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和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和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和ELISA实验表明中药复方“鼻渊通”能够降低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以及炎症因子IL-5和IL-13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