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些年来,在医学期刊发表临床疗效观察的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常见某些作者对其所介绍的自拟固定成方(以下称验方),只公开其中有限几味并且是没有剂量的中药,这大概是出于对国内外读者采取保密措施的考虑吧,对此,感到难以理解的读者恐怕不少。特就下面几个有关问题,提出我个?..  相似文献   
22.
肝炎后肝硬化诊治进展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160730)张育轩肝硬化是预后较严重的疾病之一,肝炎(乙型及丙型)后肝硬化的病例,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增多的趋势,积极开展对肝炎后肝硬化诊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诊断进展及治疗概况,择要简介如下。诊断进后一...  相似文献   
23.
川芎嗪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芎嗪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张克俭,张育轩川芎嗪是川芎中所含的生物碱之──四甲基吡嗪,现已人工合成。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川芎嗪对心、脑血管,肾脏及呼吸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本文仅就其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治疗哮喘张瑞祥等观察到川芎嗪...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分析了我院1958~1982年病理证实的肝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归纳为5个临床类型,分析探讨其临床规律,为肝结核的鉴别提供线索。肝结核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须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凡有肝病一般症状,伴发热、消瘦、血沉增快和/或活动或陈旧肝外结核病变者,须着重考虑肝结核的可能,必要时应及早作肝穿刺活检以确诊。  相似文献   
25.
在中西医临床工作中,由于基本功不扎实,诊疗水平不高或工作不够细致而造成的误诊误治情况时有发生,但文献报道却较少。本文拟通过笔者多年来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中所收集的部分误诊误治病例,对其原因作一探析,供同道借鉴。1由于忽视问诊所造成的误诊误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明显的辨证失误,不仅难以取得满意疗效,甚至会导致不良后果,而辨证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四诊时所收集的资料是否全面、准确,其中详细的问诊尤其重要。【病例1]辛某,男,52岁。患慢性肝炎多年。近头晕,失眠,肝区疼痛,乏力恶心,纳差便请,舌质…  相似文献   
26.
中医药防治实验性肝损伤及肝纤维组织增生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由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其治疗重点仍以减轻肝脏病变,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功能,预防或治疗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为主。在这方面中医中药有较好或一  相似文献   
27.
血清蛋白电泳异常是反映肝病尤其是慢性肝炎及肝硬变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治疗往往比较困难,文献报道也甚少。现将我科肝炎门诊对蛋白电泳异常具有气虚血瘀证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联苯双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已初步肯定其降血清谷丙转氮酶的近期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该药治疗慢性肝炎及肝硬变的作用机理,在门诊选择具有某些异常化验指标(蛋白电泳、甲胎蛋白、胆红素)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作为疗效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脾气虚本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脏象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阐明中医的病理生理及指导临床医疗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学者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医脏腑本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脾”的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脾”的功能除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外,还可能包括植物神经功能、能量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30.
中国医药学是一门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完整理论体系的科学。解放以来。对中医中药(包括辨证论治方药、固定成方成药、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针灸等,下同)的疗效。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或苗头。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问题之一是对照观察的重要性尚未被普遍重视。很多临床观察资料,虽然病例不少,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由于缺乏对照,其结果往往受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得出比较肯定的、有说服力的结论。为了提高中医中药临床疗效观察水平,并为进一步研究其疗愈机理打好基础,本文拟就有关中医中药临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