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1 毫秒
61.
MAPK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PK信号转导途径是参与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机制的一条重要受体信号转导机制。在哮喘机体内,通过这一途径诱导肥大细胞促使气道平滑肌增殖,促使胞浆蛋白如磷脂酶A2的磷酸化,促使转录因子和核蛋白如c-fos、c-myc、c-jun和AP-1等磷酸化,进而促进细胞增殖和活化。绝大数生长因子和部分其它细胞因子通过这一途径起作用。这一机制的研究对于哮喘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研制相应的拮抗剂治疗哮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7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Notch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选择过敏性哮喘患儿40例(哮喘组)和体检儿童4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h17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tch1、Notch4、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RORγt)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17水平。过敏性哮喘患儿Notch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Th17细胞比例、RORγtmRNA表达水平和IL-17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组Th17细胞比例、Notch1及RORγtmRNA表达水平、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儿童Notch4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Notch1mRNA表达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RORγtmRNA表达水平、IL-17水平均呈正相关(r=0.780、0.555和0.636,均P<0.01)。结论Th17细胞在过敏性哮喘中发挥重要作用,Notch1可能通过影响Th17表达参与过敏性哮喘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3.
目的 15-脂氧合酶(15-LO)是一种表达于哮喘肺组织,参与抗炎和促炎物质生成的过氧化物酶。基因队列研究认为它可能对过敏性哮喘起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哮喘大鼠肺组织15-LO的表达以及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15-LO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将27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模型。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15-LO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15-LO mRNA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大鼠肺组织匀浆15-LO蛋白含量(2080±73μg/mL)及肺组织15-LO mRNA转录水平(0.51±0.1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472±106μg/mL)和(0.76±0.15)(P<0.01);地塞米松干预后15-LO蛋白(2562±218μg/mL)及mRNA(1.02±0.34)表达均上调(P<0.01)。结论哮喘大鼠肺组织15-LO表达低下,地塞米松可能部分通过上调哮喘大鼠肺组织15-LO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总结8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的6年临床随访结果。 方法 对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出生的8例BPD患儿分别在1、3和6岁龄时联系来院门诊随访或以电话随访,以探讨BPD的中远期随访结局。 结果 1岁龄3例电话随访,5例来院随访;3岁龄2例电话随访,6例来院随访;6岁龄均来院随访。因肺炎或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再入院治疗:1岁以内8例22例次,~3岁3例6例次,~6岁1例次。1岁以内4例10例次出现喘息,~3岁3例6例次出现喘息,~6岁2例3例次出现喘息。6岁龄时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5/8例(62.5%)提示小气道功能改变、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等;X线胸片检查显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不规则实变影3例;毛玻璃样改变和囊泡形成3例;局限性肺气肿2例。 结论 BPD患儿1岁龄时明显增加了再次入院风险,学龄前期趋于减少,但6岁时仍有625%病例提示常规肺通气功能异常,部分病例胸部影像学为毛玻璃样改变、囊泡形成和局限性肺气肿。  相似文献   
65.
气道重建是慢性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是导致哮喘气道重建形成的重要信号传导机制之一。该文简要阐述了转化生长因子-β和Smad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受体调节型和抑制型Smad蛋白在哮喘气道重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6.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观察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304例哮喘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125μg/d、250μg/d和375μg/d,分别于初诊时及治疗2、4和12周后,评价其日、夜间哮喘症状计分和变应性鼻炎计分,记录吸入β_2受体激动剂(喘乐宁等)的揿数和应用天数,听诊哮鸣音改善情况。其中对266例于初诊时和治疗12周后监测最高呼气流速(PEFR)值或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值。结果 经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2、4和12周后与初诊基础值比较,患儿日、夜间哮喘症状计分、变应性鼻炎计分和吸入β_2受体激动剂揿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这些作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更加明显;第12周时PEFR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或FMV_1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初诊时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吸入β_2受体激动剂天数明显减少,哮鸣音均逐渐减少至消失,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儿童哮喘,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67.
儿童支气管异物13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儿童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对133例儿童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3例患者中,有明确异物误吸史121例,其余12例均误诊,最终经追问病史及相关检查确定为异物。所有经气管镜检查明确为支气管异物患儿,异物经气管镜成功取出。结论对儿童误吸异物史不明确者,在胸透、X线胸片和胸部CT等检查均阴性时,如高度怀疑异物,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对儿童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治疗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案、分析对儿童慢性咳嗽的认识及诊疗对策。方法对72例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患儿作全程疗效随访观察,72例中男59例、女13例,随机分成三组:TFH组(29例)用头孢特仑脂(富山龙) N-乙酰半胱氨酸(富露施) 核酪口服液治疗,ZFH组(17例)用阿奇霉素(希舒美) 富露施 核酪口服液治疗,对照组(26例)按常规用药。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疗效结果。结果TFH组和ZFH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ZFH组优于TFH组。ZFH组和TFH组总有效率分别达100%和7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10d为一个疗程,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的疗程大约需要6~8个疗程(2个月以上)。结论对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应采用综合性治疗,在抗生素应用的基础上应配合应用祛痰剂和免疫增强剂。ZFH方案是治疗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哮喘气道重塑大鼠肺组织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表达,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探讨P-JNK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IL-1β对JNK活化的可能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哮喘组(A),复制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支气管壁厚度(Wat)和平滑肌厚度(Wam),ELISA法测定血清、BALF中IL-1β含量,免疫组化(IHC)、Western blot检测肺内P-JNK蛋白表达,直线相关分析显示Wat、Wam与P-JNK蛋白(平均吸光度mean absorbance,mA表示)的相关性及P-JNK蛋白与血清、BALFIL-1β浓度的相关性。结果:A组Wat、Wam及血清、BALFIL-1β浓度均较C组增加(均P〈0.01);A组P-JNK mA及光密度值均较C组增加(均P〈0.01);Wat、Wam与P-JNK mA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P-JNK mA与血清、BALFIL-1β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哮喘气道重塑大鼠肺组织P-JNK、血清、BALFIL-1β表达增强,IL-1β可能促进JNK活化。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TAT6)及其mRNA在哮喘大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方法: 20只二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和哮喘组。以卵清白蛋白(OVA) 致敏激发法复制大鼠哮喘模型,每只大鼠左肺留取肺组织,右肺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BALF进行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分类计数;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andwich ELISA)法测定BALF和血清中IL-4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测定STAT6蛋白和STAT6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1) BALF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的浓度哮喘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2)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显示,哮喘组支气管STAT6蛋白和STAT6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主要表达细胞是上皮细胞;(3)支气管上皮细胞STAT6蛋白及其mRNA含量分别与BALF中的IL-4浓度、EOS绝对值呈非常显著正相关。 结论: 哮喘大鼠STAT6蛋白和mRNA高表达,上皮细胞是其主要表达细胞,并与IL-4浓度、EOS募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