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4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医药卫生   310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和前C区突变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166例(对照),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158例和非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57例,采用PCR扩增后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BCP和前C区突变,同时确定基因型.数据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以HBV基因B型为主,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有124例,肝硬化肝细胞癌有126例,非肝硬化肝细胞癌有50例.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单变量分析中BCP V1753突变(x2=7.927,P=0.005)、BCP T1762/A1764双突变(x2=12.796,P<0.01)、前C区A1896突变(x2=6.890,P=0.009)和前C区A1899突变(x2=11.850,P=0.001)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前C区A1896突变(x2 =27.310,P<0.01)和前C区A1899突变(x2=7.575,P=0.006)与非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HBeAg阳性患者中,BCP T1762/A1764双突变(wald=6.180,P=0.016,OR=8.883)和前C区A1899突变(wald=10.279,P=0.001,OR=7.475)是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前C区A1896突变(wald=4.324,P=0.038,OR=4.439)和前C区A1899突变(wald=4.850,P=0.028,OR=6.010)是非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在HBeAg阴性患者中,仅前C区A1896突变(wald=15.448,P<0.01,OR=12.128)是非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BCP T1762/A1764双突变与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有关,前C区A1896突变与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非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有关,前C区A1899突变与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化肝细胞癌和非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2.
肝纤维化持续发展可演变为不可逆的肝硬化。然而,肝纤维化是可以通过药物、基因等干预措施而逆转的,因此早期准确诊断肝纤维化对于临床判断疾病预后和确定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重点介绍了各种直接和间接生物标记的血清学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方面的应用和进展情况。探讨各种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以期获得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最佳指标,为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标本,原代培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将HSFBs细胞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低浓度褪黑激素组、中浓度褪黑激素组、高浓度褪黑激素组、NVP-BEZ235处理组、NVP-BEZ235+褪黑激素组、褪黑激素+siRNA-PTEN组、褪黑激素+siRNA-scramble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CyclinD1和Caspase-3的表达以及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p-Akt和p-mTOR的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从低到高浓度褪黑激素均能够减少HSFBs细胞同一时间点OD值,上调PTEN和Caspase-3表达量,同时抑制CyclinD1、p-Akt和p-mTOR表达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高浓度褪黑激素组比较,NVP-BEZ235+褪黑激素组中细胞增殖显著被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PTEN后拮抗褪黑激素对HSFBs细胞增殖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激素通过上调PTEN表达,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从而抑制HSFBs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对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row 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64-row 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PubMed、中国期刊网中的中、英文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数据分析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所有研究进行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汇总敏感性(Se)、汇总特异性(Sp)及95%可信区间(CI)。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共纳入69篇文献,均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汇总Se=0.92,95%CI=(0.91,0.92);汇总Sp=0.95,95%CI=(0.95,0.96);SROC曲线下面积为98.60%。结论  64-row 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Se和Sp,是一种高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弹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医保差异化报销政策对引导患者流向的效果,以及分级诊疗政策落实现状,发现问题,为分级诊疗和医疗保障政策提出建议。方法:选择北京市区、黑龙江省密山市和虎林市、甘肃省陇西县作为样本地区,收集各现场新农合年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SPSS 23.0对样本地区2013—2015年新农合年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弹性计算。结果:(1)各现场患者对收入与医疗服务价格缺乏弹性,门诊量-住院价格弹性较高。(2)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就医与其收入水平和医疗服务价格相关性不高,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就医习惯。结论:医保差异化报销政策对引导患者流向有一定效果,但在县域内效果不明显。基层医疗机构能力薄弱和政策保障不到位是落实基层首诊的主要障碍。建议将医保差异化报销政策结合病种限治政策同步推行,强化基层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芪红汤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对hs-CRP、NT-pro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芪红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hs-CRP及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NT-proBNP及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红汤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并降低hs-CRP、NT-proBNP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美西律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气阴两虚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美西律治疗,观察组予以炙甘草汤联合美西律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T细胞亚群指标(CD4^(+)、CD4^(+)/CD8^(+))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QTc离散度(QTcd)和血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AB)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IL-6、IL-8、QTcd、β1-AAB、CD4^(+)、CD4^(+)/CD8^(+)、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联合美西律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QTcd水平和β1-AAB水平,优于单纯美西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联合纤维蛋白原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于本院住院的50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Gensini积分法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组。分别检测血清胱抑素C浓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并对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单因素和组间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Gensini积分的升高,胱抑素C水平逐渐减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逐渐升高,二者之间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5(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血清胱抑素C联合纤维蛋白水平评估冠脉狭窄程度优于其单一因素,对临床评估冠脉病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及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内分泌科诊治的 T2DM 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和沙格列汀组各59例,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4个月后,比较2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艾塞那肽组 HbA1c、FBG、BMI 下降幅度均大于沙格列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艾塞那肽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沙格列汀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鼻塞和腹泻等反应。结论艾塞那肽和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控制 T2DM 患者血糖水平,但艾塞那肽降糖作用更明显,尤其适合肥胖者,对于胃肠疾病患者,沙格列汀则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0.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本病是由日本川崎寓作1967年首先发现,以后国内已有多例临床报道,目前病因尚不清楚。本病特点是热程长,合并症多,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营化斑为主,配合西药抗凝防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