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对H22肝癌细胞移植瘤鼠瘤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中药处理后的H22肝癌细胞,采用HSP70单抗封闭技术分为白花蛇舌草和党参未封闭、封闭及RPMI-1640空白对照共5组;观察各组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花蛇舌草未封闭组CD8+、封闭组CD4+表达明显上调;党参封闭组CD4+表达也明显上调;与白花蛇舌草封闭组比较,白花蛇舌草未封闭组CD8+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白花蛇舌草诱导恶性肿瘤瘤体HSP70的高表达,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提高瘤体CD4+、CD8+CTL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12.
目的:探讨针推结合疗法对更年期大鼠模型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及促卵泡刺激素(FSH)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SPF级13-14周龄的SD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观察针推疗法对去卵巢大鼠外周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及促卵泡刺激素(FSH)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外周血E2、FSH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针推结合疗法干预7d后,E2可明显回升,HSP可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推结合疗法可以减缓去卵巢大鼠生殖内分泌紊乱,可能与该疗法直接或间接促进E2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13.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B27,HLA-B27)、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诊治辨证为肝肾不足证强直性脊柱炎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氟米特;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及中药汤剂内服。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功能活动指数、指地距、颌胸距、枕墙距明显低于对照组,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Schober试验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血清HLA-B27、PD-1、IL-33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有效率92. 7%较对照组75. 6%显著升高(P 0. 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来氟米特,可抑制血清HLA-B27、PD-1、IL-33水平,从而改善免疫紊乱状态、减轻炎性损伤,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14.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呈全球流行趋势,我国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针灸因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亦被用于临床,但目前对其认识和推广程度仍然不够。查阅针灸既往防治急性传染病的相关文献,认为针灸在其中的作用不同于靶点治疗机制,而在于对机体免疫功能或炎性反应调节的影响。同时对于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急性传染病,既往针灸临床经验表明,针灸有针对性的穴位选取可特异地改善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本研究根据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特点,探讨针灸防治新冠肺炎的作用途径及可行性,并结合针灸防治疫病和相应并发症的经验及目前国内针灸防治方案提出"治未病"理念下不同人群运用针灸防治新冠肺炎的相关建议。针灸作为中医学中的璀璨明珠和中医药国际化"排头兵",在未来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15.
216.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10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SPF级成年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抽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42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尼莫通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等条件下饲养,未予任何治疗。电针组:用28号1寸毫针,于模型大鼠头部“百会”穴(顶骨正中)斜刺0.5寸,背部膈俞穴(第7胸椎下两旁肋间)、脾俞穴(第12胸椎下两旁肋间)和肾俞穴(第2腰椎下两旁),各直刺0.5寸,连接电针仪,施以连续波,频率150Hz,强度以大鼠安静耐受为度(约1mA),1次/d,留针20min,连续治疗15d。尼莫通组:大鼠给予尼莫通12mg/kg,按20mL/kg灌胃,1次/d,连续15d。治疗15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包括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应用透射电镜和图像分析系统测量Gray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变化。结果:纳入动物50只,32只进入结果分析,制备动物模型42只中术后7d内死亡15只,存活27只,其中2只因术后出现偏瘫不能进行水迷宫测试而弃之不用。25只动物造模成功,其中电针组9只,尼莫通组9只和模型组7只。假手术组死亡1只,存活7只。①模型组大鼠表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在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其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电针组、尼莫通组[分别为(16.89±9.13),(5.20±0.81),(5.49±0.90),(6.73±0.97)s,P<0.01],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水迷宫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组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与其余3个象限无显著差异,电针组相同时间内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多于其余3个象限[原平台、右侧平台、左侧平台、对侧平台分别为(5.67±1.50),(1.33±1.00),(0.89±0.78),(1.11±0.78)次,P<0.01]。②假手术组、电针组和尼莫通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形态结构正常,常、异染色质分明;内质网、线粒体及突触结构正常k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清晰。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分界清晰、与周围组织结构有明显界线,整个细胞萎缩、体积缩小、电子密度较大;胞核固缩、形不规则;突触减少,部分突触的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模糊不清。③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Gray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3.36±1.21),(6.36±1.38)个;(0.32±0.14),(0.68±0.17)μm2/μm3;0.033±0.016,0.074±0.020,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CA3区Gray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分别为(5.67±1.21),(3.36±1.21)个;(0.59±0.15),(0.32±0.14)μm2/μm3;0.066±0.015,0.033±0.016,P<0.01]。结论:电针可抑制海马CA3区GrayⅠ型突触丢失,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1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帕金森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脑内黑质部注射6-羟基多巴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分别采用针刺、美多巴及针刺结合美多巴对模型大鼠进行治疗。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数。结果:CD3,CD4,CD8在正常对照组为(68.7±8.8)%,(42.1±8.0)%,(31.4±6.4)%;模型自然恢复组为(54.9±8.4)%,(31.9±7.8)%,(23.9±4.2)%;针刺治疗组为(66.8±8.7)%,(32.1±9.9)%,(29.9±6.6)%;美多巴治疗组为(68.4±7.3)%,(31.9±5.4)%,(31.2±7.6)%;针刺结合美多巴治疗组为(69.3±7.6)%,(32.8±8.0)%,(32.3±6.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自然恢复组CD3,CD4,CD8均明显降低(t=1.814~1.831,P<0.05)。与模型自然恢复组比较,针刺、美多巴及针刺结合美多巴治疗后CD3,CD8的百分数明显升高(t=1.813~1.830,P<0.05)。结论:针刺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有效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及改善其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18.
目的探讨火针浅刺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60例颈型颈椎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浅刺法配合刺血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评价治疗1疗程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评定及NPQ颈痛量表。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VAS、NP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NPQ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配合刺血疗法与普通针刺法均能有效改善颈型颈椎病的症状,但火针配合刺血疗法优势更大,用时更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19.
穴位埋线对哮喘豚鼠血清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哮喘豚鼠模型血清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FMMU豚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穴位埋线组。处理结束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与地塞米松组的血清TNF-α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TNF—α的含量,抑制哮喘豚鼠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减轻炎症对气道壁的损伤,达到干预气道重构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0.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对实验性哮喘豚鼠血清中哮喘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并与地塞米松的作用效应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5/06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Hartly豚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只。采用卵蛋白致敏制作豚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穴位敷贴组)与地塞米松组(标准对照)及模型组(空白对照)和正常对照组比较。①穴位敷贴组于造模成功,哮喘发作次日开始治疗。治疗穴位选择大椎、肺俞、肾俞。用大块胶布将药物敷贴固定于穴位处。每次敷药6h,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②地塞米松组采用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5mg/kg,治疗时间与次数同敷贴组。③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令其自然恢复。正常对照组不造模,不给予任何治疗。④各组动物治疗结束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在造模及治疗阶段模型组死亡4只、穴位敷贴组死亡3只,地塞米松组死亡2只,正常对照组死亡2只。每组取10只共4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豚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饱介素2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707&;#177;0.113),(0.377&;#177;0.134)mg/L;(1.552&;#177;0.315),(0.790&;#177;0.311)mg/L,P〈0.05]。②穴位敷贴组和地塞米松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0.445&;#177;0.195),(0.330&;#177;0.132),(0.707&;#177;0.113)mg/L;(1.033&;#177;0.541),(0.971&;#177;0.502)。(1.552&;#177;0.315)mg/L,P分别小于0.05和0.01]。③穴位敷贴组和地塞米松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水平差异不显著[(0.445&;#177;0.195),(0.330&;#177;0.132)mg/L;(1.033&;#177;0.541),(0.971&;#177;0.502)mg/L,P〉0.05]。结论:穴位敷贴与地塞米松均可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水平,但差异不显著,说明穴位敷贴与地塞米松的标准作用一致。穴位敷贴治疗哮喘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暑水平这些炎症因子而发挥起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