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气血理论是辨证施治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施杞教授根据慢性筋骨病"正气亏虚、外邪侵袭、经络闭阻"的病机特点,形成了"调和气血法"防治慢性筋骨病的原则。以圣愈汤作为基础方,意在传承"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伤科学术精髓,并形成了以益气化瘀为核心的13个协定方。通过临床与基础研究,"以气为主"通过益气恢复气的推动、防御、营养等功能,可以调节激素水平、改善骨代谢、促进骨细胞增殖、延缓细胞凋亡、促进基质蛋白多糖和胶原合成、提高细胞黏附功能,从而维持骨结构与功能;还可抑制炎症介质,调节细胞因子,提高免疫功能。"以血为先"通过祛瘀达到行气的目的,可以改善骨的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以利于营养物质进入骨骼,并调节血钙、碱性磷酸酶。"调和气血法"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2.
不同大小背根节(DRG)神经元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是机体内、外环境与脊髓联结的纽带,DRG神经元接受外周初级感觉信息的传人进而将之传送到脊髓等高级中枢。自从Lindblom首先提出DRG是腰痛的调节器之后,关于DRG神经元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等神经源性疼痛的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成为慢性痛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从形态学上,DRG神经元按其直径不同可分为大型神经元(39~50μm)、中型神经元(33~38μm)、小型神经元(19~27μm)三类。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COMP基因突变对超声引导下齿钩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门诊收治的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基因突变(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突变的腕管综合征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同期接受治疗的COMP基因未突变腕管综合征患者40例为观察组。均以超声引导下齿钩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感觉异常评分、肌肉减退评分、腕横韧带厚度(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 thickness, TTCL)、豆状骨横断面正中神经横截面积(pisiform cross section median nerve cross section area, CSA)、钩状骨横断面正中神经前后径(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ameter of median nerve in cross section of uncinate bone, D)、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中感觉异常评分、手部功能满意度评分、TTCL、CSA、D均呈升...  相似文献   
44.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着手探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病理机制,通过对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脊柱两侧肌肉生物力学指标的分析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加强对AIS的病理现象和机制的分析和认识,解释AIS的重要病理现象。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康复科就诊的青少年20例,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及无脊柱侧凸青少年各10例。以步态分析、表面肌电检测技术手段为检测途径,对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运动学指数、平衡指数等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比较。针对运动学指标的实验研究共选取10例AIS患者为研究组与对照组10例患者进行对比。检测步频指数、各步态时相所占百分比等步态时空参数;步长、跨步长、步态周期及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三个关节的活动角度等运动特征。结果: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者在单步时间、跨步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时空指标并未出现明显的异常。髋关节活动角度范围等平衡参数相明显大于正常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IS可能使患者双侧下肢运动学特征产生改变。同时也提示双侧下肢运动学特征的改变很有可能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一个重要发病诱因;2)AIS患者支撑能力可能没有明显异常;3)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两侧肢体关节周围肌群动作的不协调或两侧肢体应力改变是导致这一步态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是发生在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间以脊柱侧凸伴有三维旋转的骨质结构畸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文对早期、轻度AIS的进展、转归、临床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6.
文章从经筋气血理论及动静力平衡失调来综述颈椎病发病病理及针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依据,概述了近年来针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概况,认为"经筋失衡,气血失和"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的根本病理机制。针刀能够松解了软组织、血管神经的粘连,疤痕和挛缩,达到"舒经理筋,调和气血,恢复平衡"的作用。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较好的临床疗效显示了针刀疗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导引手法综合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90例。治疗组采用导引手法综合治疗,每个月治疗10次,共治疗6个月;对照组观察随访,不予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等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VC、FEV1/FVC和MVV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P0.05和P0.01);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VC和MVV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导引手法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AIS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中年人群骨密度现状,以提高知晓率与筛查率,从而延缓骨量减少,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方法 制作骨质疏松症筛查表,在上海市社区40~60岁中年群体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1107例社区常住人口的临床资料,比较各阶段骨量人群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中医证候分布。结果 上海市社区中年人群低骨量(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为71.45%,性别、年龄、BMI与骨密度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中年人群低骨量检出率较高,应积极进行早期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及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49.
本文旨在对养生功法防治颈椎病的研究及应用进行总结归纳,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式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主要从养生功法防治颈椎病的现状及机制方面展开论述.结论:养生功法是防治颈椎病的有效疗法,临床值得大力推广,但仍需加强基础研究,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手法结合低周波治疗运动员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法结合低周波治疗运动员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运动训练导致的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RICE常规处理,治疗组采用手法结合低周波综合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McGill疼痛问卷评估治疗前后损伤疼痛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cGill疼痛总分值均降低,而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0.61±0.14vs 0.52±0.17,P<0.05);治疗组治疗后优良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结合低周波可显著改善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疼痛症状,其临床优良率和总有效率优于RICE常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