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47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71.
脾肾阴虚模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磷脂组分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验性脾、肾阴虚模型大鼠磷脂组分的变化 ,揭示脾肾相关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采用经典方法分别复制了脾阴虚证和肾阴虚证动物模型。观察并对比了两种模型大鼠和相应治疗组的神经鞘磷脂 (SM )、磷脂酰胆碱 (PC)、磷脂酰乙醇胺 (PE)和磷脂酰甘油 (CL)的含量变化。结果 :脾肾阴虚模型大鼠SM升高 ,PC下降 ,SM /PC比值升高 ,且组间差异显著。治疗药物具有降低SM ,升高PC ,降低SM /PC比值的作用。结论 :甘油磷脂减少、神经磷脂增加是脾、肾阴虚证形成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72.
疾病证候分类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疾病和证候结合的诊疗模式已经成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践的主要模式。本研究结合疾病和证候两种分类方法,对疾病证候分类的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阐释了疾病证候分类的方法及其生物科学基础,并且对于疾病证候分类在临床疗效评价、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新药研究开发、疾病研究的创新发现和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以实际应用举例法进行了论证,指出对疾病进行中医证候分类是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重要理论表现形式,是发扬中医学、创新生物医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疾病证候分类研究不仅表现为其理论的指导意义,更具有现实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3.
数据挖掘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抽取有用的信息,本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与糖尿病“同证”的科学基础进行探索。首先,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下载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糖尿病的相关数据,保存于Access 数据库中,然后导入SQL Server 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并得到挖掘结果。针对得到的结果,用Cytoscape 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进而得到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网络图。从图中可以发现,黄芪、桂枝、当归、川芎、防己等为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核心药物。黄芪、当归、丹参、川芎、麦冬、山药、玄参等为中药治疗糖尿病常用的核心药物。同时发现中药治疗两病共同的核心用药:黄芪、当归。中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糖尿病时,均采用补气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因此,根据数据挖掘的结果,可以证明两种疾病存在共同的证候特点是有科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474.
【目的】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医四诊信息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临床炎性检查指标[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和临床免疫学检查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类风湿因子(RF)、补体C3]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RA女性患者70例,按RA证候问卷表采集患者各项证候信息,参照相应标准进行寒、热证候判断和活动性判断。同时,取患者晨起空腹血样,检测细胞因子(IL-8、TNF-α、IL-10)、临床炎性检查指标(ESR、CRP) 和临床免疫学检查指标(IgA、Ign、IgG、RF、C3)。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患者证候信息进行降维处理,然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索各公因子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将收集的中医四诊信息用因子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他们分别能较好地反映关节局部病情以及中医寒证、热证、虚证的症状;除CRP外,早期女性RA患者各公因子的细胞因子(IL-8、 TNF-α、IL-10)、临床炎性检查指标(ESR)及各免疫学指标(IgA、IgM、IgG、RF、C3)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因子分析能够对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因子分析结果与传统证候分型有一致性;代表寒热证候的公因子CRP在早期RA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寒证的CRP低于热证,提示CRP可以作为RA寒热主观症状分类的微观指标之一;联合运用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主观症状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5.
<正>中医药源于丰富的临床实践,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发展,西医学诊疗技术也快速发展。这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相结合而形成的中西医结合对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工作方针。当前,医学科技与现代信息技术等的交叉融合正在改变诊治模式[1]。  相似文献   
476.
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中蕴含着个性化治疗理念,是中医学沿用至今的优势之一。精准医学的个体化的特征与中医证候存在共性。精准证候医学是将中医证候与精准医学结合转化而成的创新诊疗模式,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笔者通过论述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分析多组学研究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应用的典型案例,阐述在我国发展精准证候医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为精准证候医学模式未来在临床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7.
478.
479.
目的观察樱桃花青素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脾细胞增殖及血清IL-6和足爪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樱桃花青素苷高、中、低剂量(300、150、75mg/kg)组及雷公藤多苷(8.75mg/kg)治疗组(简称雷公藤组),除正常组外,用弗氏完全佐剂制备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全血中CD3、CD4、CD8T细胞亚群和CD4/CD8值;光镜下观察踝关节组织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能力;放免法检测血清IL-6水平与足爪匀浆中PGE2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外周全血中CD3、CD4T细胞下降(P<0.01),樱桃花青素苷和雷公藤组外周全血中CD3、CD4T细胞升高。光镜下组织形态观察表明花青素苷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能减轻滑膜增生,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组织损伤。在ConA刺激下模型组大鼠脾细胞增殖反应与正常组相比降低,樱桃花青素苷高剂量能使模型大鼠低下的脾细胞增殖反应恢复至接近正常。模型组血清IL-6水平高于正常组,樱桃花青素苷各剂量组血清IL-6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足爪PGE2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樱桃花青素苷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PGE2水平比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樱桃花青素苷高剂量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并能显著降低炎症细胞因子IL-6和足爪PGE2水平,从而减轻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