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7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经尿道针刺前列腺消融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3月~1995年10月采用经尿道针刺前列腺消融术(TUIA-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70例,采用尿道表面麻醉,直视下将特制针式电极插入前列腺组织内,将射频能量传入,使局部温度达65~100℃。治疗后随访6个月,I-PSS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剩余尿均明显改善,经直肠B超检查前列腺明显缩小。本治疗出血少、尿道粘膜损伤小、方法简单、安全,适用于门诊患者及高危患者,是一种新的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为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那雄胺口服,观察组患者接受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2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Ru)、最大尿流率(Q max)、急性尿潴留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患者Qmax值显著升高(P均0.05),IPSS评分及Ru显著降低(P均0.05);2组均未发生急性尿潴留,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3.
目的:介绍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巨大肾积水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1月~2009年2月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行肾切除术治疗巨大肾积水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39(18~57)岁.5例均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其中左侧3例,右侧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5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肾切除术,平均肾积水量4 500(3 000~11 000)ml,平均手术时间85(60~1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10~80)ml.其中1例术前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引流尿液并控制感染,4例术中需切开肾皮质吸出部分或全部积水,以降低肾张力.结论:巨大肾积水行腹腔镜肾切除术安全、可行,通过放置输尿管支架管或切开肾皮质放出部分或全部积水对患肾减压有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1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73岁,因“咳嗽伴发热1月”入院于内科治疗。入院后检查发现右肺门肿物,病理活检提示肺部鳞状细胞癌。入院1周后出现尿道口出血,询问病史并查体发现患者包茎伴有排尿困难,于阴茎龟头左侧触及直径约3cm肿物,  相似文献   
115.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原发上皮源性肿瘤。该肿瘤起源至今仍不清楚,目前WHO(2004)将MA、后肾腺纤维瘤及后肾间质瘤归为一类,统称为后肾肿瘤。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5月收治1例MA,并成功行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DAC)对膀胱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WST-1法测定DAC对膀胱癌细胞株的生长影响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在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捕获中的效果,APOPCYTO半胱天冬酶(Caspase)色度法分析DAC处理后Caspase 3及Caspase 9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DAC处理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DAC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药物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且该作用不受p53表型影响。DAC不能诱导膀胱肿瘤细胞凋亡,细胞中Caspase 3、9的活性也未见激活,但DAC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CNA蛋白的表达量呈剂量依存性降低,发生G2/M期捕获。用0、1和8μmol/LDAC处理RT112后G2/M期细胞分别为(36.3±3.4)%、(46.2±4.6)%和(56.5±6.2)%;处理TCCsup后为(37.5±3.8)%、(48.4±4.9)%和(60.1±6.7)%。结论 DAC对膀胱肿瘤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成为将来治疗膀胱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1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膀膛移行细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进行研究。50例中EGFr表达阳性率为44%(22/50)。结果表明:浸润性肿瘤EGFr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复发性肿瘤EGFr的阳性表达显著增高。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EGFr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复发有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