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33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2 毫秒
61.
背景:在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时,唑来膦酸可在发挥抑制破骨细胞作用的同时而不影响成骨功能。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验证其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实验,于2007-03/2008-03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新生24 h内SD大鼠,唑来膦酸标准品。 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来源的成骨细胞,应用不同浓度唑来膦酸进行干预,实验组细胞培养基中唑来膦酸终浓度为10-4~10-11 mol/L,对照组不加药, 只加等量细胞悬液和培养基。唑来膦酸干预后分别于第1,2,3,5,7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吸光度,检测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第3天和第5天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护骨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mRNA表达,以硝基苯基质动力学法测定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 主要观察指标:成骨细胞增殖情况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mRNA表达水平。 结果:唑来膦酸浓度≥10-5 mol/L时抑制成骨细胞增殖,10-6~10-11 mol/L则不影响细胞增殖。唑来膦酸浓度为10-7 ~10-11 mol/L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而成骨细胞的护骨素mRNA表达增加,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mRNA的表达下降。 结论:唑来膦酸在低浓度时不影响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通过降低成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护骨素的比率而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可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  相似文献   
62.
63.
骨密度与颈椎终板结构生物力学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椎体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 ,BMD)与颈椎终板不同位点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5 0个颈椎椎体标本 ,用DEXA测试每个椎体的BMD后 ,采用逐步聚类法将标本分为三组 ,高骨密度组 (n =16)、中骨密度组 (n =2 4)、低骨密度组 (n =10 ) ,对每一终板平面上 2 0个特定的测试点进行压缩实验 ,直径 2mm的半球形压头以 0 .0 3mm/s的速度垂直于终板平面下压 2mm ,由所得的力─位移曲线计算出最大压缩力及刚度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析因分析、SNK检验及相关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之间的最大压缩力、刚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最大压缩力、刚度与BMD呈正相关关系 ;BMD对颈椎终板力学强度有显著影响 ,但对其力学分布无明显影响。结论 :椎体BMD是预测终板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 ,术前应测量BMD以减少植入物沉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虚拟中国人Ⅰ号"铣削前尸体材料的预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保证“虚拟中国人”(VirtualChineseHuman ,VCH)数据集的质量 ,提高数据集中血管显示的对比度。方法 :利用发泡剂将尸体有效地固定 ;对新鲜尸体行CT扫描间隔为 1mm、MRI扫描间隔为 2mm ;进行全身血管灌注。结果 :采集得到清晰的CT图像 172 0幅、MRI图像 780幅 ,分别向头部灌注约2 0 0ml ,向心灌注 2 5 0 0ml填充剂。结论 :“虚拟中国人Ⅰ号”在CT、MRI图像质量方面优于VHP(VisibleHu manProject ,) ,预处理为铣削、组织切片的图像采集及将来的血管显示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5.
中国数字人女婴1号数据集构建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构建中国数字人女婴 0 .1mm间距断层图像数据集。方法 :足月宫内窒息新鲜女婴材料 ,经脐动脉红色灌注、低温冷冻定型、专用包埋模具倒立包埋、一次装夹连续等间距铣削、数码相机采集数据并构建数据集。结果 :共获得分辨率为 42 5 6× 2 848象素的断层数据 42 65个 ,构建成总数据量为5 3 .3 1G的RAW格式原始数据集和总数据量为 14 8.0 0G的解压缩TIF格式数据集各一套以及多套不同分辨率和尺寸的JPG格式数据集。结论 :中国数字人女婴 1号数据集组织边界清晰、色泽逼真 ,是第一套采用微创灌注技术和未经防腐处理的 0 .1mm分辨率的新鲜标本数据集。  相似文献   
66.
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探索人体经穴的解剖学构成和针灸疗法的机制。方法 在男、女图像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构建了人体全身筋膜结缔组织的网状结构支架,与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根据筋膜所处的解剖学部位可分为5类:1.真皮的网状层和乳头层致密结缔组织;2.皮下疏松结缔组织;3.肌间隔疏松结缔组织;4.神经血管束疏松结缔组织;5.内脏器官门及被膜疏松结缔组织。将构建的筋膜与中医针灸的刺激部位进行比较,数字人研究结果显示,中医针灸治疗的解剖学基础可能是分布于全身的筋膜结缔组织。结论 人体可能存在由结缔组织筋膜构成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系统——自体监控系统。该系统可能是针灸疗法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67.
臀肌挛缩症的生物力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症患者临床表现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切取手术中得到的臀肌挛缩带及新鲜病尸的臀肌制成肌纤维束标本 ,在MTS生物力学测试机上测定其拉伸的力学性质。结果 臀肌挛缩带拉伸的弹性模量、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分别为 (2 .73 2± 0 .792 )N mm2 ,(1 48.3 2± 3 .84)MPa ,0 .896± 0 .3 1 5。而正常臀肌的弹性模量、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分别为 (0 .1 43± 0 .0 2 4)N mm2 ,(1 0 .5 0± 1 .69)MPa ,1 .43 4± 0 .40 2。两者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臀肌挛缩后 ,其强度和刚度增大 ,而弹性则减小 ,这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为临床经皮静脉插管造影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动脉、静脉、胫神经的位置关系,静脉的体表定位等。结果:在窝上段由内向外依次为动脉、静脉、胫神经,在窝中段上述结构逐渐移行,至下段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静脉、动脉。静脉的体表投影:在窝,通过髌骨上缘最突点的水平线上,距股二头肌肌腱1.4±0.6cm处;在髌骨下缘最突点的水平线上,距股二头肌肌腱4.0±0.6cm处。结论:依据静脉与动脉、胫神经的位置关系,在窝上半部穿刺较安全,下半部穿刺时,易损伤胫神经和动脉。  相似文献   
69.
下颌角的CT三维重建模拟整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模拟下颌角整形术,将逆向工程原理应用于下颌角整形手术设计中。方法重建病人术前头部cT颅骨模型,测量相关数据并导入geomagic(V5)软件中,根据东方经典美丽分析面罩模拟下颌骨整形手术,比较原始模型与模拟后模型以确定截骨线和截骨量,最后重建术后CT模型,评价模拟手术效果。结果重建了不同状态下颌骨三维模型,利用模拟手术结果设计了实际手术方案。结论逆向工程原理对于设计下颌整形术方案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差速贴壁法从大鼠腹股沟脂肪垫分离纯化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差速贴壁培养法分离ADMSCs,并与普通培养法得到的ADMSCs进行表面分子CD44阳性率对比。在第2代ADMSCs中加入条件培养基进行诱导,根据条件培养基的不同分成3组:①成骨诱导组:加入成骨培养基;②成脂诱导组:加入成脂培养基;③对照组:仅加入基础培养基。成骨诱导组和对照组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成脂诱导组和对照组进行油红O染色检测。结果:差速贴壁培养法获得CD44阳性率更高的ADMSCs。成骨诱导组的ALP大大高于对照组,成脂诱导组油红O染色阳性,对照组油红O染色均为阴性。结论:差速贴壁培养法从大鼠腹股沟脂肪垫中分离得到高纯度ADM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