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浅谈外科护士工作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外科护士的工作作风和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及疾病康复,本仅就个人临床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2.
罗影  张俏  单伟 《眼科新进展》2023,(3):190-194
目的 探讨神经胶质成熟因子-β(GMFB)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1)的方法制备雄性SD大鼠的糖尿病模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STZ组、STZ+AAV-GMFB组、STZ+AAV-GMFB+colivelin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正常大鼠作为CON组。STZ+AAV-GMFB组、STZ+AAV-GMFB+colivelin组大鼠于成模8周后玻璃体内单次注射AAV-GMFB腺病毒载体5μL;STZ+AAV-GMFB+colivelin组大鼠在注射腺病毒基础上给予腹腔注射colivelin(2 mg·kg·d-1),共注射4周;CON组和STZ组大鼠腹腔注射2 mL生理盐水。成模1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MFB在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GFAP的表达,ELISA检测视网膜中TNF-α、IL-1β、IL-6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GMFB、p-JAK2和p-STAT3蛋白相对表达。结果 GMFB在STZ组Mülle...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基质明胶(BMG)包埋血管束在兔股前内侧区的促血管化作用,为解决组织
工程骨的血管化问题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制备兔BMG。将36 只兔随机分为A、B、C 3 组,每组12 只。于股骨前内侧膝关节
上方做一纵行切口。A 组:bFGF+血管束+BMG;B 组:血管束+BMG;C 组:BMG,分别于术后4 周、8 周、12 周给各组动物灌注墨
汁后处死,取出植入物,做透明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并做Masson 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组织学观察表明:术
后12 周,A 组的新生血管排列较有序,B 组的新生血管逐渐趋向于有序排列,C 组新生血管排列杂乱,主要集中于材料边缘,中
央较少。血管面积定量分析:各个时间点上A组血管面积均最大,与B组、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骨面积
定量分析:各个时间点上A 组新生骨面积均最大,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bFGF对BMG 包埋血管束有促
血管化的正协同作用。血管化程度越高,新生骨面积越大,新生骨面积比与血管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4.
75.
本文作者利用光敏固化复合树脂的良好粘结性能,将其应用到口矫领域,治疗错过矫正期的畸形牙。临床资料:患者共70名,男性25人,女性45人。年龄从19岁至51岁。畸形牙共92颗,分别为舌向,唇向,颊向错位,转位牙。发育过小牙。锥状斜轴牙。间隙过大等。治疗方法: 1.有牙周炎的患者,先行牙石洁治术。口服三天甲硝唑片剂。呋喃西林含漱液漱口。 2.牙髓失活,然后进行根管治疗,氧化锌丁香油  相似文献   
76.
单伟  秦书俭 《健康大视野》2005,13(11):36-39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ils,MSCs)是一群多分化潜能细胞,目前主要应用于支持造血干细胞生长,还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上的种子细胞以及基因治疗的靶细胞。问充质干细胞广泛分布于各种不同的组织,如骨髓、外周血、脂肪、脐血、胎肺、胎肾等组织均可分离出MSCs.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比较慢病毒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GFP转基因的BMSCs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中修复时效性及荧光稳定性的差异。 方法 常规体外培养2种BMSCs,MTT法检测二种细胞生长曲线间的异同;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慢病毒转染GFP组(LV-GFP组)和GFP转基因组(GFP-BMSCs组),造模后LV-GFP组及GFP-BMSCs组于门静脉立即注入相应细胞悬液200 μl (数量约1×106个),模型组注入等体积的PBS溶液。于术后1、2、3、4周检测4组大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于术后1~5 d切取实验组肝脏组织检测BMSCs入肝情况;于术后4周切取实验组肝脏组织检测BMSCs的荧光稳定性及其肝角蛋白18(CK18)的表达情况。 结果 GFP转基因大鼠的BMSCs在对数期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慢病毒转染GFP的BMSCs(P<0.05);术后1、2周 GFP-BMSCs组AST及ALT水平明显低于 LV-GFP组 (P<0.05),术后2、3周 GFP-BMSCs组ALB水平明显高于 LV-GFP组(P<0.05);GFP-BMSCs组与LV-GFP组分别于术后3、5 d在肝区内见到GFP标记的BMSCs细胞;GFP-BMSCs及LV-GFP组都可于术后4周在肝区内见到已分化为肝细胞的BMSCs细胞,但GFP-BMSCs组BMSCs的荧光强度明显优于LV-GFP组。 结论 GFP转基因大鼠的BMSCs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中较慢病毒转染GFP的BMSCs展现出较好的修复时效性及荧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78.
背景:锌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对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产生影响,在细胞的DNA复制、RNA转录、增殖、分化等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锌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NA和蛋白质含量及增殖周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8-09/12在辽宁医学院完成.材料:清洁级1月龄SD大鼠7只,由辽宁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时,对照组向细胞中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锌处理组向上述培养液中加入硫酸锌,使锌终浓度分别达到0.1,0.2,0.5,1.O,2.0,4.0,6.0 mg/L.胰酶消化后按5×107L-1密度接种,培养21d.主要观察指标: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DNA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增殖周期.结果:第3代细胞表面抗原CD106呈阳性表达.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呈量效关系,0.2-4.0 mg/L锌处理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尤以质量浓度为2.0mg/L时最为明显:当锌的质量浓度达6.0mg/L时,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培养7,14,21 d与对照组比较,2.O mg/L锌处理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NA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增殖指数、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G0/G1期细胞百分率则显著下降(P<0.01).结论:O.2~4.0 mg/L锌能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且2.0 mg/L为最佳质最浓度.  相似文献   
79.
背景:近年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超氧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具备诱导剂的基本条件,但将其用作诱导剂的报道甚少.目的:以枸杞多糖作为诱导剂,探讨其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8-09/12在辽宁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材料:SD大鼠8只,由锦州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枸杞多糖为宁夏杞瑞康有限公司产品.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大鼠股骨,利用贴壁筛选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细胞进行诱导实验,将1×107L1细胞悬液1 mL接种于预先放置盖玻片的24孔板内,每孔加入1 mL预诱导液(含枸杞多糖1 g/L、体积分数为15%胎牛血清的DMEM完全培养基),置37℃、体积分数为5%的CO2孵箱内继续培养,24 h后更换诱导液(含1 g/L枸杞多糖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于上述CO2孵箱内诱导.并设立添加全反式维甲酸的阳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诱导过程中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诱导第8,24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细胞内nestin,NF,GFAP的表达.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24 h大部分贴壁生长,第3天进入指数生长期,细胞增殖加速,7~9 d接近汇合.传代细胞较原代细胞生长加快,第3代细胞纯度较高且增殖活跃,传至12代细胞仍然存活.预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诱导4 h后细胞变凸,从胞体伸出突起:24 h后细胞突起明显,突起相互连接呈网状,表现出典型的神经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浆内nestin,NF均呈阳性表达,GFAP呈阴性.结论:在体外枸杞多糖能够成功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80.
单伟 《当代医学》2021,27(6):152-153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使用超前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FDS评分及脑部血管再通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F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8.6%)明显高于对照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显著,比常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优越性,在血管再通率、治疗有效率、NFDS评分等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