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时期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的特征,并分析其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招募42例6~18岁右利手在校中小学生健康志愿者,采用3.0 T MR扫描仪采集静息态功能MR I数据.利用图论分析法对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进行分析.亚组分析包括儿童组(6~12岁,n=19)和青少年组(13~18岁,n=23).结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病情及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第1次诊断为HSP的患儿50例为HSP组,以49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空腹采集两组儿童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根据25-(OH)D_3检测结果将HSP患儿进一步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20 ng/m L)(n=9)、不足组(15 ng/m L~20 ng/m L)(n=15)、缺乏组(≤15 ng/m L)(n=25)、严重缺乏组(≤5 ng/m L)(n=1)。收集HSP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激素治疗情况、入院前病程及住院天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SP组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16±6 ng/m L)低于健康对照组(29±5 ng/m L)(P0.01)。与正常组+不足组患儿[25-(OH)D_315 ng/m L]相比,缺乏组+严重缺乏组患儿[25-(OH)D_3≤15 ng/m L]肾脏受累发生率、激素使用率均增高(P0.05),中位住院天数延长(P0.05),但入院前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低,低血清25-(OH)D_3水平HSP患儿肾脏受累风险及激素使用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但补充维生素D对HSP有无治疗作用,能否缩短HSP患儿病程,改善远期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总结儿童川崎病无菌性脓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测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及急性期冠脉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6年5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川崎病患儿256例,将患儿分为无菌性脓尿组88例与无脓尿组168例。回顾性分析256例川崎病患儿的病历资料,比较并发无菌性脓尿者与无脓尿者实验室与临床资料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寻找预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最佳截断值。结果无菌性脓尿总发生率34.4%(88/256)。无菌性脓尿组IVIG治疗后退热时间、Kobayashi评分、评估为IVIG无反应高风险者(Kobayashi≥5分)百分比、实际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发生率均高于无脓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菌性脓尿预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95%CI:0.571~0.827,P0.01),最佳截断值27个/μL,特异性52.2%,敏感性81.0%。两组患儿冠脉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0.5%(18/88)与14.3%(24/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菌性脓尿为川崎病常见表现,尿白细胞27个/μL有助于预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对冠脉损伤发生无明确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4.
患者女,23岁,1年前出现月经不调,闭经6个月,无妊娠反应,发现盆腔包块10月,体毛增多,体质量增加。妇科检查:盆腔右侧扪及包块似鸡蛋大,无压痛,活动欠佳、质韧。
  影像及实验室:超声示右侧卵巢肿瘤。CT 示盆腔右侧附件区46 mm×32 mm×28 mm 大小囊实性肿块,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3);诊断:卵巢肿瘤。雌二醇273.3 pmol/L,促卵泡激素1.6 mIU/mL,促黄体激素16.1 mIU/mL,孕酮3.4 nmol/L,泌乳素226.6 mIU/mL,总睾酮16.3 nmol/L,硫酸脱氢表雄酮(E3)5.37μmol/L。  相似文献   
35.
患者 女,41岁.上腹疼痛不适,以剑突下明显.既往反复上腹部疼痛6年,空腹时加重,进餐后缓解.查体:剑突下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胃镜检查提示:胃底间质瘤.CT平扫胃底见结节状肿块,CT值约46 HU,增强扫描动脉期 CT值88 HU,静脉期CT值 68 HU,病变边缘光滑,与胃壁呈广基底相连,突入胃腔(图1~3).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体内人巨噬细胞金属弹性蛋白酶(HME)对人胃癌细胞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BALB/c nu/nu裸鼠24只构建人胃癌细胞SCG-7901裸鼠皮下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ME干预组,其中HME干预剂量分别为0.2mg/kg、0.4mg/kg、0.8m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干预6周后处死动物,测量鼠重、瘤重、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HME均能明显抑制皮下移植瘤生长( P <0.05);且在HME各剂量组中0.8mg/kg组抑瘤作用最明显。HME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并明显降低肿瘤MVD值( P <0.05)。结论:HME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来抑制肿瘤的生长;HME抑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CA)常规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评价SWI在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CA患者的常规MRI(T1WI、T2WI)、SWI资料.53例均行常规MRI、SWI,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直径为数值型变量,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个数在Excel 2003做直方图描述.结果 T1WI检出病灶共55个,T2WI检出60个;15例表现为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38例在T1WI、T2WI上表现为网状高、低混杂信号,32例T2WI灶周具有典型“黑环征”.SWI检出病灶84个;53例SWI显示为单发或多发斑片状、结节状低信号.7例合并静脉畸形,表现为“水母头”样低信号或强化.SWI显示病变范围比T1WI、T2WI范围更大,微病灶显示更多.CA最大瘤体直径SWI与T1WI、T2W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较常规MRI能检出更多微小病灶,提高病灶显示率,在脑CA的定性及定量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摘 要】目的:通过复制小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研究Ento-Ⅰa涂膜剂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140只小鼠分为2批进行实验,每批70只。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Ento-Ⅰa涂膜剂组(37.50mg·kg-1、18.75mg·kg-1、9.38mg·kg-1)、生理盐水模型组、基质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8mg·kg-1,ig)。Ento-Ⅰa涂膜剂预防给药7d后,测定小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带迷走神经后的存活时间及其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EB含量。结果:Ento-Ⅰa涂膜剂在剂量为18.75mg·kg-1时,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带迷走神经后的存活时间(P<0.05),延长率为39.55%;在剂量为37.50mg·kg-1时效果最佳(P<0.01),小鼠存活时间的延长率为45.15%,与阳性药尼莫地平(18mg·kg-1,延长率43.96%)相当。与基质模型组比较,Ento-Ia涂膜剂18.75、37.50mg·kg-1剂量组均可提高脑组织内SOD活性并能减少MDA含量(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P<0.01);同时,Ento-Ia涂膜剂能显著降低小鼠急性不全性脑缺血小鼠脑组织EB含量(P<0.05)。结论:Ento-Ia涂膜剂经皮给药可对小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诱发的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干预脑缺血后脑组织的氧化应激及其保护血脑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肾上腺恶性肿瘤(MAT)的 CT 和 MRI 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7例 MAT 的 CT、MRI 表现。CT 平扫17例,其中增强扫描14例;MRI 平扫3例,其中增强扫描2例;3例同时进行CT 和 MRI 扫描。结果肾上腺原发性恶性肿瘤8例,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癌3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各1例;肾上腺转移瘤9例。肾上腺恶性肿瘤的平扫表现(肿块形态、大小、边缘、密度及信号)、增强(强化程度、方式)等特征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论部分 MAT 具有一定特征性的 CT、MRI 表现,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