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线粒体产生的活性氧(ROS)是多种重要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中心,本文拟探讨运动源性的过氧化氢(H2O2)是否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了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过程。方法:以大鼠急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模型,连续观察和分别测定对照组(C),运动中45min、90min1、20min 150min(分别以E45、E90、E120和E150组表示)及运动后恢复3h、6h、12h、18h和24h(分别以R3h、R6h、R12h、R18h和R24h组表示)各时间点骨骼肌组织中H2O2浓度,PGC-1α、NRF-1、Tfam、COX IV mRNA表达,PGC-1α、Tfam、COX IV和p38MAPK蛋白含量以及p38MAPK活性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E45组骨骼肌H2O2浓度即开始呈现显著性增加,并持续到R6h组(均P<0.001);在R12h组出现短暂降低后,又持续显著性增加至R24h组(均P<0.001);2)E150和R3h组PGC-1α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和P<0.001);随后,R6h~R18h组PGC-1αmRNA表达降低(P>0.05),R24h组PGC-1α基因表达又呈现显著性增加(P<0.05)。PGC-1α蛋白含量滞后于其基因表达,在R6h和R12h组中显著增加(均P<0.001);3)R3h~R12h组骨骼肌NRF-1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和P<0.001)。随后,NRF-1基因转录开始下降(P>0.05);4)除E150组外,从E90~R24h组的骨骼肌Tfam mRNA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和P<0.001)。E45和E90组的Tfam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呈现短暂的显著增加(P<0.001),在E120组降低后又呈现显著性增加,直至R24h组(均P<0.001);5)E120组骨骼肌COX IV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恢复期R3h~R18h组呈显著性增加(均P<0.001)。运动中各组COX IV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未呈现显著增加,但恢复期各时间段COX IV蛋白水平均呈显著性增加(均P<0.001);6)骨骼肌p38 MAPK活性(磷酸化p38 MAPK)在E90~R6h组,R18h~R24h组呈显著性增加(分别P<0.05、P<0.01和P<0.001)。仅R3h组p38 MAPK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呈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一次急性运动即可影响COX IV基因和蛋白表达,诱导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运动源性的H2O2可能通过先行激活p38MAPK磷酸化和继发诱导p38MAPK信号通路两个途径影响PGC-1α基因转录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下游信号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急性运动中和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活性氧(ROS)生成与解偶联蛋白3(UCP3)表达的相互关系,探讨骨骼肌胞浆中解偶联蛋白库的作用.方法采用修正的SD大鼠三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模型,分别选取安静态、运动45、90、120、150min和运动后3、6、12、24h为实验观察点(time course),荧光法测定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荧光定量PCR测定UCP3 mRNA;蛋白印迹法测定骨骼肌和线粒体UCP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分析检测骨骼肌线粒体外是否存在UCP3蛋白.结果(1)急性运动中及运动后UCP3 mRNA含量和线粒体UCP3蛋白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UCP3 mRNA含量在运动45min时显著高于安静态(P<0.01),并持续增高到150min时.虽然在运动后明显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安静态(P<0.05);线粒体UCP3蛋白含量在运动120min和150min时显著高于安静态(P<0.001),而骨骼肌UCP3蛋白含量各时间点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2)免疫荧光分析显示,安静态胞浆内存在大量UCP3蛋白,运动120分钟时明显减少;(3)急性运动中及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运动45min开始显著升高(P<0.05),并持续升高至运动120min(P<0.001),150min时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安静态(P<0.01);运动后3、6、12、24hROS生成均高于安静态,12、24h显著高于安静态(P<0.05).结论骨骼肌细胞胞浆内存在"UCP3蛋白库",可在运动应激条件下快速动员装载入线粒体,发挥运动抗氧化的快速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33.
高氟区儿童智力水平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流行非常广泛。其病因是过量的氟摄入。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和牙齿的损害。随着对氟毒性研究的深入,发现氟对许多器官和组织均存在有害影响。如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生殖系统和脑功能等的损害[1~4]。本研究通过对高氟区学龄儿童的智商调查,探讨高氟暴露与智力水平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人群选择 选择饮用高氟水地区(水氟含量为3.15mg/)中儿童为研究对象,另选饮用含氟较低地区(水氟含量为0.37mg/L)的儿童作为对照。在高氟区和低氟区均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10~1…  相似文献   
34.
延吉市73例围产儿死亡原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延吉市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临床提高围产儿的医疗保健质量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延边妇幼保健院分娩的59例死亡围产儿和1998年1月~2008年6月在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部行围产儿死亡后尸检的1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延吉市围产儿死亡率为7.63‰。临床病例中围产儿的主要死因为畸形和发育不全,胎龄<37周时死亡率高,死亡围产儿中男婴多于女婴。在尸检病例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为最主要的死因。结论:加强产前检查,防治孕期并发症、围生儿窒息、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5.
目的:本研究探讨在细胞能量需求急剧变化的条件下,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线粒体融合基因mfn1/2和分裂基因fis1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SD大鼠一次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实验模型,测定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速率和态3、态4呼吸速率,ATP合成酶活性和膜电位水平,并观察运动中及其恢复期骨骼肌线粒体mfn1/2和fis1 mRNA表达变化。结果:(1)150分钟运动过程中mfn1 mRNA表达逐渐降低,其中E45、E90、E120和E150组分别较安静组下降了21、42、707、7%(均P<0.01),PE-3h、PE-6h、PE-12h和PE-24h组则分别较安静组增加至144、152、134和135%(P<0.01);mfn2 mRNA表达呈相似表现,在运动中至运动后6小时较安静时分别下降了36、73、96、64、57和59%(均P<0.01),PE-12h和PE-24h组则增加至148和154%(均P<0.01);对应以上时间点,fis1 mRNA表达在运动中各时间点较安静时显著增加,并在运动后3小时达到峰值,分别增加至264、213、252、406和450%(均P<0.01),随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安静值(P<0.01)。(2)在运动中及运动后各时间点,ROS生成速率均较安静组显著增高,其中E45、E90和E120组ROS生成速率持续增高,E150、PE-3h、PE-6h、PE-12h和PE-24h组较E120组明显下降;整个过程中线粒体能化态膜电位无显著变化。E45组ATP合成酶活性与安静组比较明显增加,但PE-3h组显著降低,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除E150组线粒体态3呼吸速率较安静组显著降低外,其它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1)急性运动中骨骼肌mfn 1/2 mRNA表达显著减少,fis1 mRNA表达明显增加;运动后骨骼肌mfn1/2 mRNA水平逐渐明显增加,fis1 mRNA转录逐渐减少。(2)线粒体能量代谢耦联效率能够对机体的能量需求作出快速应答反应,线粒体分裂与融合基因的动态表达是线粒体对细胞能量需求急剧增加的快速应答反应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6.
所有大鼠实验40天,实验前后分别测各组大鼠的FBG,实验结束时测GHb、TC、TG、LDL—C、SOD、MDA、ALT和AST值。结果:桦褐孔菌复方制剂组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FBG和GHb水平明显降低,TC、TG、LDL—C和MDA含量显著减少,SOD活性明显升高,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并均显示出浓度依赖性关系。结论:桦褐孔菌复方制剂具有降血糖和调脂、抗氧化应激作用以及改善受损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鼾症的监测和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鼾症监测和诊断方法,将102例鼾症患者分为3组,每组34例,对打鼾情况进行了声学仪器监测.发现鼾声响度与白天嗜睡、夜间憋醒和体重超重正相关(P<0.01).指出鼾症是一种病理现象,同时提出了鼾症的初步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8.
丹参酮Ⅱ-A磺酸钠(DS-201)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氧电极方法,以差速分离的,正常的大鼠心肌线粒体为对象,系统地观察了在Fenton反应系统,Fe(Ⅱ)-EDTA H_2O_2→Fe(Ⅲ)-EDTA ·OH OH~-中以苯甲酸为捕捉剂,观察了DS-201对心肌线粒体氧化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DS-201可清除OH并可在线粒体内膜外,促进内膜外存在的还原型辅酶Ⅰ(NADH)  相似文献   
39.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严重,胰腺出血坏死,常伴发大量腹水、腹间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vndromes,ACS),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休克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如何有效地防治腹间隔综合征,往往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我院近期采用腹腔穿刺引流腹水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40.
以大鼠渐增负荷力竭性跑台跑为运动性疲劳模型,观察了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电子漏和质子漏的变化。测定线粒体超氧阴离子生成量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分别测定线粒体以苹果酸+谷氨酸和以琥珀酸为底物的态4呼吸、态3呼吸、呼吸控制比及磷氧比。结果表明,运动性疲劳状态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超氧阴离子生成增加,脂质过氧化水平也显著增加;以苹果酸十谷氨酸或以琥珀酸为底物的态4呼吸速率明显加快,呼吸控制比、磷氧比显著下降。结果提示,力竭性运动后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电子漏导致线粒体质子漏增多,是运动性疲劳状态下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程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实验结果支持电子漏引起质子漏的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