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头皮发际区排针法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方法.方法 采用头皮发际区排针法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 头皮发际区排针法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是确切的,其治疗机理与改善血液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2.
头皮发际区微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方法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法,对照组采用喘康速气雾剂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肺活量(FVC),第一秒肺活量(FVC1.0),最大呼气流速(PEFR)。结果观测组疗效为(85.73%)对照组疗效为(89.27%),两组疗效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测定自身比较,FVC、FVC1.0、PEFR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测定比较,FVC、FVC1.0、PEF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法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改善肺通气提高肺活量相关。  相似文献   
93.
刮痧治疗肩周炎探析--附15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刮痧疗法对肩周炎有显著的效果,以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最为明显。恢复期可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以提高疗效。本法治疗肩周炎可解除孪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痛苦少、病程短、疗效好,不失为治疗肩周炎较好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针刺"嗅三针"对帕金森病(PD)小鼠行为学、嗅球病理改变以及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帕金森模型组、嗅三针干预组、左旋多巴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用经鼻灌注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PD模型,造模同时电针干预10 d,观察嗅球病理变化以及组织中TH的表达水平。结果:"嗅三针"有减轻PD模型小鼠嗅球病理改变的作用,也可以显著提高黑质中TH的表达水平(P0.05),与左旋多巴疗效相当。结论:针刺"嗅三针"可以改善小鼠PD行为学及病理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增加TH在小鼠大脑黑质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嗅三针疗法对AD大鼠海马胆碱乙酰化酶(CHAT)与SOD的影响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290±1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A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嗅三针组,每组10只。制作AD大鼠模型和AD并嗅神经切断大鼠模型,通过嗅三针电刺激,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海马ChAT和SOD活性。结摹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短于AD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明显短于AD模型组(P〈0.01);AD模型组与A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相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海马ChAT与SOD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海马ChAT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AD模型组比较,嗅三针组海马ChAT和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AD模型组与A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相比较,海马ChAT和SOD活性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疗法能够显著增强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同时提高海马ChAT和SOD的活性,其治疗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300±2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脑缺血嗅球损毁模型组、嗅三针组,每组10只。制作脑缺血大鼠模型和脑缺血并损毁嗅球大鼠模型,通过嗅三针电刺激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水迷宫试验显示,大鼠6 d平均逃避潜伏期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短于脑缺血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短于脑缺血模型组(P〈0.05);脑缺血模型组与脑缺血嗅球损毁模型组相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鼠在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的次数,正常对照组明显多于脑缺血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多于脑缺血模型组(P〈0.05);脑缺血模型组与脑缺血嗅球损毁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有效预防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的发生,其干预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hAT、AchE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300±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VD嗅球损毁模型组、嗅三针组,每组10只。制作VD大鼠模型和VD并损毁嗅球大鼠模型,通过嗅三针电刺激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胆碱乙酰化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VD模型组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嗅三针组明显短于VD模型组和VD嗅球损毁模型组(P〈0.01);VD嗅球损毁模型组与VD模型组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海马ChAT、AchE活性比较,VD模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嗅三针组高于VD模型组和VD嗅球损毁模型组(P〈0.05);VD模型组与VD嗅球损毁模型组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显著增强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且能提高海马ChAT和AchE活性,其治疗效应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针药合用刺激嗅觉系统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大脑边缘叶自由基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嗅三针组(针刺两侧迎香及印堂穴)、丁香酚刺激组、针药合用1组(先复制VD模型,然后损毁双侧嗅球,再行嗅三针和丁香酚刺激)及针药合用2组(仅复制VD模型,再行嗅三针和丁香酚刺激),每组8只.测试各组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大脑边缘叶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结果显示,大鼠6 d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VD模型组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2组显著短于VD模型组(P<0.01);针药合用2组短于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P<0.05).嗅三针组与丁香酚刺激组比较、VD模型组与针药合用1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脑边缘叶自由基系统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D模型组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GSH-Px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VD模型组比较,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2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GSH-Px和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针药合用2组与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比较,MDA含量降低(P<0.05),而GSH-Px和sOD活性增高(P<0.05);嗅三针组与丁香酚刺激组比较、VD模型组与针药合用1组比较,MDA含量及GSH-Px、SOD活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嗅三针和丁香酚均能够显著增强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大脑边缘叶MDA的含量,提高大脑边缘叶GSH-Px和SOD的活性,针药合用具有一定协同作用,其治疗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针药合用刺激嗅觉系统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大脑边缘叶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含量的影响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VD嗅球损毁模型组、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每组8只。制作VD大鼠模型和VD并损毁嗅球大鼠模型,分别通过嗅三针电刺激、丁香酚刺激、针药合用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定位航行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大脑边缘叶CCK-8含量。结果:大鼠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均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针药合用组短于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P〈0.05),嗅三针组与丁香酚刺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VD模型组与VD嗅球损毁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脑边缘叶CCK-8含量比较,VD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明显高于VD模型组(P〈0.01),针药合用组高于嗅三针组和丁香酚刺激组(P〈0.05),嗅三针组与丁香酚刺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VD模型组与VD嗅球损毁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嗅三针和丁香酚均能够显著增强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提高大脑边缘叶CCK-8的含量,针药合用效果更佳,其治疗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0.
督脉、夹脊电针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实验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单介绍电场与神经细胞再生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内近二十年有关电针督脉、夹脊穴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机理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