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曾奇  刘智斌  王渊  刁秀芸  郭萌 《新中医》2021,53(17):172-175
近年来,传统推拿疗法虽在部分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多细其形而荒其理,在具体作用机制上更是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筋膜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因其具有整体性、有效性、指导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康复、保健等领域,它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人体观与方法论,也为我们重新认识推拿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故文章主要从筋膜理论角度深入探讨传统推拿作用机制,以期能推动传统推拿疗法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2.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著作中记载了大量实用的饮食养生之道,书中的养生之道涉及饮食的方方面面,如关于进餐时间、进餐量、膳食结构、食品卫生等均有记载,至今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指导和实用价值。文章从饮食有节,饥饱适宜;食不言语,细嚼慢咽;饮食清淡,合理膳食等方面对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饮食养生观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3.
目的:观察雷射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对VD患者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的影响。方法:192名VD患者随机分为雷射针刺治疗组、普通体针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三组,每组分别64例,共治疗3个疗程,对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评分以及血清Livin的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结果:总有效率雷射针刺治疗组为71. 88%,普通体针对照组为70. 31%,药物对照组为56. 25%,三组疗效相比,雷射针刺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HDS评分上升,FAQ评分降低,Livin水平上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三组间治疗后比较,雷射针刺治疗组的HDS、FAQ评分以及血清Livin水平的改善较药物组更为显著(P0. 05),与普通体针对照组相当(P0. 05)。结论:雷射针刺治疗VD患者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改善VD患者血清Livin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4.
穴位敏化体现在形态和功能两方面,但是以穴位功能敏化意义更为重要。穴位敏化的机制与神经系统密切关联。嗅觉传导系统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三叉神经系统的复杂联系,沟通了"刺激嗅觉以敏化头颈部穴位"的作用途经。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观察"嗅三针"干预脂多糖(LPS)经鼻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嗅球病理改变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H)在黑质中的表达,阐明针刺"嗅三针"对帕金森病早期的干预效应是通过改善大鼠嗅觉障碍而发挥作用.方法 取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Sham),帕金森模型组(Model),帕金森模型+嗅三针干预组(XSZ),左旋多巴组(L-DOPA),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用经鼻灌注LPS的方法建立帕金森模型,造模同时进行电针干预10 d,用HE染色法观察嗅球病理变化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中TH的表达水平.结果 嗅三针有保护帕金森模型嗅球病理改变的作用,也可以显著提高黑质TH的表达水平(P<0.05),与左旋多巴组疗效相当.结论 "嗅三针"干预可以改善LPS诱导的小鼠帕金森病行为学及病理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H在小鼠大脑黑质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6.
陕西省名中医刘智斌教授擅长针灸推拿治疗颈腰椎病和老年病。他认为颈性眩晕是以眩晕为主症、与上颈段椎体错位、失稳、卡压、齿状突偏移、环枢关节半脱位等因素相关,治疗需推拿理筋、整脊复位、脊柱调衡,消除病因,解除症状。其手法灵巧,快捷有效,缩短疗程,值得总结推广。  相似文献   
147.
根据"二十一节定位考"及"背俞穴定位考"两文,笔者对背俞穴重新定位,并结合神经解剖、神经发育、经穴-脏腑相关神经节段机制研究成果,探讨其定位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观察不同穴位处方电针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血清和组织中GAS、VIP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理.方法 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电针Ⅰ组(取双侧天枢、大肠俞)、电针Ⅱ组(取双侧曲池、上巨虚)、电针Ⅲ组(取单侧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模型组以冰水灌胃建立大鼠模型,电针各组分别按穴位给予电针治疗,每组连续治疗10天后检测血清和组织中GAS、VIP的变化.结果 电针Ⅱ组血清和组织中GAS含量明显升高,VIP含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电针可能是通过提高功能性便秘大鼠血清中和组织中GAS含量和降低VIP含量而改善功能性便秘;电针Ⅱ组作用好于其他两组,说明取曲池、上巨虚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9.
目的:观察针刺"新心俞"穴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按照常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新心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经典心俞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悸症状改善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后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及心悸症状即时缓解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新心俞"穴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较针刺经典心俞穴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0.
目的:观察雷射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在本院门诊确诊为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96例,随机分为雷射针刺治疗组、传统针刺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每组32例。雷射针刺治疗组给予雷射针刺治疗,传统针刺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中药对照组给予交通心肾胶囊口服治疗。结果:雷射针刺治疗组、传统针刺对照组治疗前后PSQI积分及睡眠质量分级均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雷射针刺治疗组与传统针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射针灸治疗组有效率为90.63%,传统针刺对照组有效率为87.50%,中药对照组有效率为81.25%,雷射针刺治疗组、传统针刺对照组均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结论:雷射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疗效显著,疗效与传统针刺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