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2 886例胆囊结石患者中同时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以胆汁中发现虫卵为诊断依据)的肝、胆超声声像学特点及二者的关系。结果所有胆囊结石患者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43.3%(384/886)。与之相比,超声出现除胆囊结石外的额外声像比例为33.6%(298/8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55,P0.05),其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43.0%(165/384)和73.5%(369/502)。额外声像的种类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肝实质增粗和,或肝内外胆管壁增厚为6.0%和99.6%;胆囊壁增厚(≥3 mm)和/或胆囊增大为10.4%和93.2%;胆囊炎症表现为12.5%和91.8%;胆泥、胆囊沉积物和/或泥沙样结石为26.3%和85.1%。结论胆囊结石患者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时,肝胆超声会出现除胆囊结石外的额外声像,但用于临床诊断敏感性不足。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胆囊皱襞的异常存在对胆囊结石患者取石保胆术后胆囊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随访观察221例在该院普外科接受取石保胆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分别于术前12 h、术后6个月及1年观察胆囊形态、胆囊内有无异常皱襞、胆囊腔内情况,以及术后不同时间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 221例胆囊结石患者中131例胆囊内无异常皱襞,90例有异常皱襞。1取石保胆术后半年复查:胆囊内有异常皱襞组胆囊沉积物发生率为55.6%,高于胆囊内无异常皱襞组(29%)(P=0.00)。2术后1年:同一组研究对象,胆囊内有异常皱襞组胆囊沉积物发生率(34.4%)与胆囊内无异常皱襞组(29%)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39)。3经服用硫酸镁等利胆药物后,术后1年与术后半年相比,胆囊内有异常皱襞组胆囊沉积物发生率降低(P=0.004),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增强(P=0.036)。结论胆囊皱襞的异常存在是胆囊沉积物形成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经服用硫酸镁等利胆药物后,沉积物能明显减少,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3.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胆囊切除术后不良反应大规模人群调查",治疗疾病应重视保留器官和功能,是现代人文医学发展方向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84.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胆囊切除术后不良反应大规模人群调查",治疗疾病应重视保留器官和功能,是现代人文医学发展方向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五味子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致失眠大鼠Toll样受体7(TLR7)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五味子组、安定组,每组8只。模型组、五味子组、安定组大鼠腹腔注射PCPA建立失眠模型。五味子组给予五味子提取物灌胃,安定组给予地西泮混悬液灌胃,余组不予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脾脏TLR7、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干扰素α(IFN-α)的mRNA水平。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出现毛少无光、易受惊、烦躁易怒、昼夜节律消失等现象。模型组、安定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空白组(P<0.05)。给予五味子提取物灌胃后,五味子组与空白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身体状态均相对较好,毛发有光泽,白天安静倦卧,无烦躁、易怒等症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TLR7、IRF7、IFN-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五味子组、安定组TLR7、IRF7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安定组IFN-α...  相似文献   
86.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胆囊切除术后不良反应大规模人群调查",治疗疾病应重视保留器官和功能,是现代人文医学发展方向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囊结石患者合并壁间结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间连续340例实施硬镜取石保胆手术的胆囊结石病人合并胆囊壁间结石情况,及其与华支睾吸虫感染、年龄、性别、术前血糖、血脂水平、乙肝病毒感染、胆囊结石的数量和大小的关系。结果①340例胆囊结石患者中发现合并壁间结石79例(23.2%)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阳性153例(45.0%)。②华支睾吸虫感染阳性患者合并壁间结石49例(49/153,32.0%);感染阴性患者合并壁间结石30例(30/187,16.0%),感染阳性者合并结石率较高(P=0.01);79例合并壁间结石的病人中,47例壁间结石内发现华支睾吸虫卵(59.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壁间结石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术前血糖、血脂水平、乙肝病毒感染、胆囊结石的数量和大小等因素关系不大,而与华支睾吸虫感染有关(OR-2.29;95%CI=1.35~3.86,P=0.002)。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是胆囊结石患者合并砖间结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硬质胆囊镜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颈(管)嵌顿结石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硬质胆囊镜进行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结石患者704例,其中胆囊颈(管)嵌顿结石85例为嵌顿组,并与胆囊非嵌顿结石患者中随机抽取的92例作为非嵌顿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全组病例均未行胆囊造瘘,随访3~25个月,两组患者恢复良好。嵌顿组手术时间(81.67±38.59)min,胆囊壁厚度(0.38±0.09)mm明显较非嵌顿组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非嵌顿组多发性结石比例(72.8%)较嵌顿组(70.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嵌顿组并发胆囊息肉32.6%、合并胆囊壁间结石38.0%明显较嵌顿组(8.2%,16.5%)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结石复发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质胆囊镜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颈(管)嵌顿结石和探查胆囊管安全、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89.
胆囊结石/息肉这种既古老又年轻的全球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10%)。目前针对该病,基本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然而LC术带来的医源性胆管损伤和术后综合征仍然无法避免;肠肝循环与脂质代谢的变化无法得到代偿恢复,术后导致的胆囊功能丧失也带来一些免疫、饮食、腹部疼痛等问题。笔者团队使用新发明的工具——新型硬质胆道镜,实施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显著降低了残石率和复发率。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硬镜保胆取石/息肉手术在理论、设备、术式、基础研究、复发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硬镜保胆取石/息肉手术已成为胆囊结石/息肉除LC外的一种重要的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中药利胆护胆汤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选病例标准,随机选择183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1例。治疗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1年内在消炎对症治疗基础上,分阶段给予中药利胆护胆汤口服治疗;对照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仅给予消炎对症治疗。所有病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反流性胃炎食道炎、胆总管结石发生率;2年后B超检查胆囊壁的厚度、胆囊收缩功能,统计胆囊结石复发率等。结果:对照组2年后胆囊结石复发7例(复发率占7.7%),治疗组胆囊结石复发1例(复发率1.1%),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2年后胆囊壁厚度为(2.5±0.5)mm,薄于对照组(3.5±0.6)mm,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2年后胆囊收缩功能(48.0±4.5)%也优于对照组(34.0±3.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所有患者自诉服药后无腹胀、纳差、呕吐等现象,食欲好,服药后未发现消化系统以外的其它不良反应或症状。3例患者自诉服药后偶尔出现大便次数增加,但不影响生活,未予处理,数天后症状消失。而对照组有5例患者在劳累、过量进食油腻饮食后出现程度不等的右上腹胀满、纳差,需要口服利胆药物干预,2例胆囊结石复发病例经再次保胆取石手术后按照治疗组方案给予治疗,康复。2组术后2年内均未发现胆总管结石和反流性胃炎食道炙。结论:中药利胆护胆汤能改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壁厚度和胆囊收缩功能,降低术后胆囊结石的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