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优化葛根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提壳聚糖澄清法与传统水提醇沉法平行对比,正交实验考察解吸剂(乙醇)浓度、解吸温度、洗脱速度3个因素,以总黄酮提取量、葛根素提取量、得膏率为考察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壳聚糖澄清工艺能有效保留葛根中葛根素及总黄酮等有效成分,节省乙醇用量,缩短生产周期。选取最佳纯化条件:乙醇浓度为70%,洗脱温度35℃,洗脱速度为2BV/h。采用该工艺葛根总黄酮纯度达60%以上。结论该法简单可取,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72.
目的:考察微波炮制工艺代替青翘产地加工的可行性。方法:以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等多项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优化青翘的微波炮制工艺,并考察炮制对连翘酯苷A水解酶的灭活作用。结果:优选的微波炮制工艺为:取青翘生品50 g,平铺于微波炉内以中火加热6 min。该工艺经中试试验验证,优选的工业生产工艺为:青翘生品炮制量为10 kg,炮制过程中传送带速度为4.5~6 m/min。制备得到的微波炮制品与传统炮制品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且连翘酯苷A水解酶灭活率均在95%左右,同时微波炮制工艺更节省时间和能源。结论:青翘的微波炮制工艺简单、高效、省时省力,可作为青翘产地加工的一种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竹叶的指纹图谱及其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对6种竹叶提取物的特征图谱进行综合性评价。方法:采用Diamonsil Plu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025%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50 nm,进样量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和SPSS 22.0软件对6种竹叶提取物样品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种竹叶提取物样品中4种成分(绿原酸、异荭草苷、荭草苷、异牡荆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8~0.30,0.24~1.64,0.26~0.79,0.16~0.79 g·L~(-1)。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1个共有峰,样品S1~S6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89。聚类分析将6种竹叶提取工艺聚为3类;PCA提取出了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98.9%。结论:6种竹叶提取物中绿原酸、异荭草苷、荭草苷和异牡荆素的含量差异性较大。聚类分析和PCA相互补充、互为佐证,二者与竹叶提取工艺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相结合可用于竹叶提取工艺的优化,可为竹叶的工业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骆艺珠  李婷  刘云  张彤  丁越 《中草药》2024,55(2):460-469
目的 基于现代制剂和古方标准煎液的质量一致性研究,优选玉女煎现代提取工艺参数。方法 以玉女煎指标成分转移率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建立15批玉女煎标准煎液关键参数的范围,以其为标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玉女煎现代制剂工艺参数进行筛选。在分析中采用客观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并以15批标准煎液平均值综合评分为基准值,设计公式最终评分(Y)=1/|综合评分-15批标准煎液平均值综合评分|对综合评分进行预处理作为正交试验最终评分,筛选玉女煎提取最佳工艺。结果 传统计算方法筛选的工艺制备的水提液浸膏得率超出标准煎液范围。通过客观赋权法和优化计算方式的实验显示各项指标均在15批标准煎液的范围内,筛选的玉女煎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0倍量,浸泡15 min,提取30 min。结论 按照经方现代制剂的研究要求,采用客观赋权法和优化的计算方式筛选的玉女煎提取工艺制备提取液更接近于玉女煎标准煎液,为经典名方工艺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5.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分析学》课程于2017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于2021年入选上海市一流课程,2023年入选国家一流课程。本文梳理《中药分析学》课程中关于鉴别分析、定量分析、检查、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等教学内容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有机融合的知识点,构建课程知识点地图;以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为例,介绍中药学气相色谱分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构建思路,并从学生完成度分析、学习成绩与错误率分析等维度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为推进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核心课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决胜课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