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5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矫正我国政绩考评制度存在的结构性偏失,必须重构科学的政绩考评制度。我国政绩考评制度的结构性偏失1.在政府自我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之间偏向政府自我评价,尤其偏向上级领导评价政绩状况,主要不能由政府自我评价,而必须交由社会、企业、公众评价,这也是当代社会消费者主权和顾客至上原则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然而,目前我国政府政绩评价却存在主体倒置现象,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政府自我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之间偏向政府自我评价;二是在上级领导评价和直接服务对象评价之间偏向上级领导评价。政府自我评价,其实主要是政府的…  相似文献   
22.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实行的是以管制为本质特征的全能统制型行政模式 :即政府在执政党的领导与支持下 ,雄居社会之上 ,它不仅固守着传统的职能领域 ,而且还逐渐吞食了历来属于社会的自主性空间 ,并以利益总代表和权威分配者的身份对社会实施全面彻底的支配性管理。受此管理的社会极为有序 ,但缺乏源于自主性的活力。关于此种行政模式的形成机理 ,笔者曾在《社会变迁与政府行政模式转型》一文中从宏观角度作过粗浅分析 ,(1)认为计划经济是全能统制型行政模式的生长基础 ,当时限于篇幅 ,只提出观点 ,未作详细论证。本文专拟…  相似文献   
23.
美国的强盛之道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课题,可以从多维视角进行研究.从政府视角看,美国的强盛与其自始就重视政府的改革建设有密不可分的逻辑相关性.从邦联到联邦、罗斯福新政、里根革命,无不显示美国人对政府这一文明之关键性因素的重视.在美国,正是社会危机导致政府变革,而政府变革促成经济社会的浴火重生.因此,透过美国强盛的案例,我们应该看到政府不应固守任何政治教条与治理范式,而应与时俱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自身结构与理念进行调适性改造,如此,方能克服社会的结构性危机,再创发展新辉煌.  相似文献   
24.
官员非自主行为是等级性权力结构中的普遍现象,但非自主行为的责任界定在理论上却几乎是空白。本文认为,官员对其非自主行为虽毋需承担法律责任,但不能免于政治责任和道义责任。而人民的批评抨击和政治信任度的降低、道德良心的谴责以及引咎辞职是一个官员为自己的非自主行为承担责任的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25.
放松管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一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它由英美两国首开先河,并迅速波及世界各地,形成一个世界性的放松管制浪潮。放松管制是国家干预主义膨胀而引起的一种反动,是对曾经支持近现代文明发展的自由民主价值的回归,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绩效和非经济绩效。它既是政府的自我解放,也是社会的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26.
我国政绩考评制度的结构性偏失及其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邦友 《行政论坛》2005,3(4):18-21
我国政绩考评存在着结构性偏失,其具体表现是:在政府自我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之间偏向政府自我评价,尤其偏向上级领导评价;在经济绩效评价和非经济绩效评价之间偏向经济绩效评价;在数量指标评价和民心向背评价之间偏向数量指标评价。重构科学的政绩考评制度,应把握以下三点:明确科学政绩考评的三个逻辑前提;确立政绩考评的整体结构;以行政结果作为政绩考评的侧重项。  相似文献   
27.
在两个转变中革新政府行政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两个转变中革新政府行政观念徐邦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跨世纪战略任务。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历史进程中,政府承担着体制和政策创新的特殊使命。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个行政观念陈旧落后的政府是不可能有效承担这一繁重历...  相似文献   
28.
最近,中共浙江省委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重要决定,这是我省继全面实施“八八战略”,推进“平安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之后作出的又一个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法治浙江”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浙江的具体实践,将会对浙江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秩序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2006年5月15日浙江省委党校召开了“贯彻省委全会《决定》,推进法治浙江”建设理论座谈会,邀请省内一批专家领导就“法治浙江”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法治浙江”的价值取向及路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讨。这里刊载的是与会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概要。  相似文献   
29.
“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为浙江量身制定的总纲领和总方略,对浙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从制度变迁视角看,“八八战略”是对社会内生之制度变迁需求的主动回应,“八八战略”在之前制度变迁成功经验基础上开启了浙江区域共同体制度变迁的新征程。它是浙江区域共同体制度变迁史上的里程碑,是制度变迁的经典案例,为制度变迁理论作出了创新性贡献。  相似文献   
30.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然而法治的有效运作需要民情的支持,为此,特提出"法治社会化"的概念,这是一个政治共同体法治观念与行为模式的学习、传播、塑造与传承的过程。法治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或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和唤醒人们心中公平正义的信念。而普法宣传教育、党政机关等国家公共组织依法办事的榜样示范和公民亲身参与法治实践、以法治量化评估促进法治社会化,是法治社会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