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490篇
  免费   72702篇
  国内免费   47561篇
工业技术   346753篇
  2024年   1958篇
  2023年   4998篇
  2022年   5684篇
  2021年   7003篇
  2020年   9802篇
  2019年   19055篇
  2018年   20671篇
  2017年   22108篇
  2016年   21727篇
  2015年   20924篇
  2014年   20213篇
  2013年   19650篇
  2012年   19248篇
  2011年   15829篇
  2010年   14305篇
  2009年   11154篇
  2008年   9158篇
  2007年   8581篇
  2006年   7702篇
  2005年   7045篇
  2004年   9092篇
  2003年   7582篇
  2002年   7056篇
  2001年   6365篇
  2000年   6005篇
  1999年   5862篇
  1998年   5111篇
  1997年   4523篇
  1996年   4272篇
  1995年   4240篇
  1994年   3481篇
  1993年   3098篇
  1992年   2911篇
  1991年   2146篇
  1990年   1709篇
  1989年   1555篇
  1988年   1173篇
  1987年   388篇
  1986年   345篇
  1985年   243篇
  1984年   165篇
  1983年   111篇
  1982年   165篇
  1981年   158篇
  1980年   106篇
  1976年   225篇
  1975年   204篇
  1972年   235篇
  1971年   127篇
  1960年   20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Ordered porosity metal materials belong to a relatively new class of porous materials named gasar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complex physical phenomena in the production of gasars. Analyses for heat transfer, solidification kinetics and gas diffusion were coupled to describe the formation of unique gasar structure. Several criterial functions were introduced to provide significant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erating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and the final structure. The computational outcome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 gasar ingots.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that would provide approximately constant physical conditions on the solidification front. The structure sensitiveness of gasars with respect to the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2.
RFT地层测试器与3700测井系统的配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如何转换CSU系列地层测试器RFT的上传信号,使其能够适应3700测井系统的采集、处理和记录。从而使CSU系列的地层测试器能够配接3700测井系统。  相似文献   
133.
试油井选层压裂新工艺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新型可洗井封隔器,保障油井有反洗井通道,有效防止封隔器以上砂埋所引发的管柱砂卡事故,并对新型封隔器、控制开关、密封接头、同心大通径压力计托筒等井下工具组合优化。解决了多层油井任意选层压裂、求产、测井温一体化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4.
改性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装有紫外光的光催化反应器中,用锐钛型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进行了苯酚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的研究。考察了溶液的pH值、纳米TiO2用量、镍(Ni^2+)掺杂量、苯酚的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苯酚水溶液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7时,苯酚水溶液的降解率达95%以上,强酸和强碱条件均不利于苯酚的降解。当TiO2用量为50mg,UV辐照40min时,200mL质量浓度为50mg/L的苯酚水溶液的降解率为96.3%;当TiO2用量为150mg,UV辐照60min时,200mL质量浓度100mg/L的苯酚水溶液的降解率为95.8%。镍掺杂增加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用质量分数为10%的二氯化镍水溶液掺杂制备的复合光催化剂,苯酚水溶液的降解率比未掺杂时增加13.6%。  相似文献   
135.
梁112块沙四段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112块沙四段薄互层油藏属于典型的高压、特低渗透油藏,具有油层多、单层薄、砂岩与泥岩交互等特点。常规压裂效果不理想。通过建立单井模型,确定了压裂应以增加裂缝的长度为主;利用FracproPT软件模拟优化加砂规模;根据油层物性特点优化射孔方案;配套应用粉陶降滤和控制缝高等技术优化了水力压裂工艺。2004年共对11口井实施了大型水力压裂,平均加砂量为42.5m3,平均加砂强度为1.6m3/m,累积增产原油达2.75×104t。  相似文献   
136.
黄骅坳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骅坳陷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其新生代构造系统主要为伸展构造系统,以铲形正断层或坡坪式正断层为主干伸展断层,以不同尺度的北东一北东东向正断层和具调节性质的北西一北西西向断层为特征。经过对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分析,黄骅坳陷盖层中极难出现明确的走滑断裂,其雁列状排列的断层应为倾斜滑动断层;黄骅坳陷中不同凹陷或断块之间不同的伸展程度往往为横向地垒状凸起、鼻状凸起或鼻状背斜所调节,在横向凸起和凹陷之间伴生北西向正断层,它们与挤压变形体系中具有走滑性质的横向变换断层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7.
选用β环糊精(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水溶液分离混合烃中的苯,通过比较得出HP-β-CD对苯的分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在重整原料油中采用HP-β-CD实现液-液分离,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设计实验,得出最佳分离条件为:HP-β-CD溶液的含量30%,HP-β-CD溶液与重整汽油的体积比3:1,萃取次数9。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后重整汽油中的苯含量从5.72%降到1.08%。  相似文献   
138.
三道庄钼矿勘探生产中钻遇的地层非常复杂,采用其他方法均无法实现钻进,经过分析比较,决定采用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心(样)钻进新技术来解决该地层钻进难、成孔难、取样难等三大问题。文章从钻进技术特点、工作原理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其具有钻进效率高、岩心(样)采取率高、成孔质量好等突出优点。并介绍了钻进主要设备机具的配套、施工工序、操作要点、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在河南钼矿露天采石场应用该项技术,有效避免了塌孔和卡钻事故,工程进展顺利、质量好、岩心(样)采取率在98%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在生产试验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9.
深水海底泥浆举升钻井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深水钻井中遇到的问题,由Conoco公司领导的工业联合项目组研发了海底泥浆举升钻井(以下简称SMD)技术。采用该技术进行深水钻井时,隔水管内充满海水,泥浆用小直径管线从海底返回,在返回环空中形成两个压力梯度,实现双梯度控压钻井。文中着重介绍了SMD的理论依据、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关键设备以及SMD井控程序的HAZOP分析等。从技术适用性、经济性、装备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方面对该技术在南中国海钻井中使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0.
灰色预测模型在油气操作成本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油气操作成本是油气田生产消耗的主要项目,为了有效地控制油气操作成本,必须制定准确的油气操作成本计划。而油气操作成本在我国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数据项比较少,给油气操作成本预测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文章根据灰色预测的基本原理,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油气操作成本预测,就可以弥补对预测所需的数据少,而且也无须剔除不可比因素,只要所建模型能满足精度要求,预测结果就可以信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