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8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乳链菌肽(nisin)抑菌谱窄的缺点,选择对抗菌谱较广且具有较强抗性的牛乳铁蛋白氨基末端多肽(rbLF-N)为材料,构建融合基因Nisin-rbLF-N。将融合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 中,转化E. coli 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将诱导表达的产物进行Tricine-SDS-PAGE 蛋白电泳及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克隆菌经诱导后可表达出可观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洗涤、尿素溶解、复性后具有抗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2.
莱克多巴胺属于β-兴奋剂类药物中的苯乙醇类衍生物,具有显著改善动物饲料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胴体瘦肉率的生产性能,因为其具有严重的副作用所以H前该类药物在我国和其他国家是被禁用的。本试验通过连接剂butane-1,4-diol diglyciydylether把莱克多巴胺和载体蛋白BSA和OVA偶联成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并采用紫外全波长扫描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方法对合成的抗原进行了鉴定。通过免疫兔子获得了RCT的多克隆抗体,然后又通过饱和硫铵沉淀和proteinA-Sepharose4B的方法对抗体进行了纯化。纯化的抗体表现出对RCT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73.
石莼多酚是绿藻石莼(Ulva lactuca)的次级代谢产物,已被实验证实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石莼产生的多酚含量和生物活性不仅取决于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还取决于提取方法和操作步骤。本文将对绿藻石莼中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组成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中的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降胆固醇、抗炎作用以及体外抗癌活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石莼多酚的应用前景,旨在为增加石莼多酚这种自然资源在食品、药品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通过牛颈韧带制得弹性蛋白,分析弹性蛋白的氨基酸成分。通过SDS-PAGE确定弹性蛋白的难溶性以及弹性蛋白多肽的可溶性。为获得多肽的抗氧化活性,利用邻苯三酚法测定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结果显示:在pH 7.5时多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最强,达到35%;对多肽还原性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弹性蛋白多肽浓度的升高,样品液的吸光值上升,其还原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75.
从转基因食品的发展阶段来看,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转基因食品,是以增加农作物抗性和耐贮性的转基因植物源食品,这一代的转基因食品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以转入抗除草剂基因、抗虫基因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以及延迟成熟基因等为主要特点。抗除草剂农作物转入的基因有耐受孟山都公司的生产的除草剂草甘膦  相似文献   
76.
通用引物多重PCR技术检测3种病原微生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快速且准确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普通多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新的通用引物多重PCR(universal primers-multiplex PCR,UP-M-PCR)技术。利用该技术对食品中主要的3种致病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进行同时检测,经过单重PCR验证、二重以及三重UP-PCR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5pg目标DNA,复合引物和通用引物的加入量分别为2nmol/L和300nmol/L。此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病原菌检测限低,可在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77.
转基因玉米59122品系的特异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反向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了转基因玉米59122的外源基因与玉米基因组之间的两段侧翼序列,并据其左侧侧翼序列设计了具品系特异性的引物,运用半巢式PCR技术建立了59122的品系特异性二重PCR检测方法,扩增片段100bp,横跨pat终止子与转基因玉米侧翼基因之间。以转基因玉米59122、MON863、MON810、GA21、NK603,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和转基因油菜GT73等为材料,证明本方法与其他转基因作物具有高特异性。本方法在检测59122时,确定出连接体系中线性DNA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ng/μL左右,检出限达到0.1%,灵敏度为38个单倍体基因组拷贝数。因此可准确、快速、高效地检测转基因玉米及其产品,或作为常规PCR定性检测后的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78.
标准分子构建及其在转基因玉米59122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转基因作物59122的外源基因与玉米基因组之间的左侧侧翼序列设计具品系特异性的荧光探针及引物,以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59122的品系特定量检测方法,以重组PCR技术成功获得了标准分子(整合了内标基因序列与左侧翼序列)梯度范围为101~105,定量范围为0.01%~100%;建立了玉米内源基因与侧翼序列的标准曲线,变异系数CV值、标准偏差SD以及相关系数R2均可接受;检测5个已知转基因含量(0.1%、0.5%、1%、2%、5%)的混合样品中的转基因含量,结果分别为0.12%、0.56%、1.04%、1.61%、4.66%,实验误差小于25%,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7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NAFLD始于肝脏脂质堆积,继而可能引起炎症,最终导致肝纤维化。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通过门静脉与宿主肝细胞相互作用,进而导致NAFLD的发生发展,这种肠道和肝脏之间的双向通信,称为肠-肝轴。本文从肠道微生物组成、肠道屏障功能、肠道微生物成分、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角度阐述肠-肝轴介导NAFL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以肠-肝轴为靶点通过营养干预改善NAFLD;综述了肠道紊乱和NAFLD之间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现有机制,以期为预防和改善NAFLD提供一定的营养策略。  相似文献   
80.
一株生防菌LX-07的鉴定及其拮抗物的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X-07菌株是从玉米根系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一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细菌,通过菌落、菌体形态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菌产生的拮抗物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表现广谱抗真菌活性。以链格孢霉作为指示菌,对拮抗物的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拮抗物在pH8.0下,在40~100℃范围内,抑菌活性不发生变化,121℃处理30min后抑菌活性略有下降,但仍为对照的90%以上;在室温下,pH2.0~12.0范围内拮抗物保持稳定,抑菌活性不受影响;拮抗物对胰蛋白酶不敏感,对胃蛋白酶、蛋白酶K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