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针对敦煌壁画裂纹形状复杂、划痕不规则,采用CDD曲率扩散算法修复时易出现假边缘、阶梯效应以及修复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曲率驱动模型的自适应敦煌壁画修复算法.首先对CDD算法中梯度消失问题进行改进,使扩散项更加合理;然后引入自适应控制策略,壁画破损区域曲率不同时能够选择不同的修复模型进行动态自适应控制修复;最后利用光滑函数进行角点扩散修复,达到去噪和保护边缘的目的.对真实敦煌壁画进行数字化修复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好地解决了CDD算法的边缘过渡不自然以及修复时间过长的问题,在PSNR和修复时间评价指标上均优于其他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容易受到雾图先验知识制约导致颜色失真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HSI颜色空间的深度学习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单幅图像去雾方法,即通过设计深度学习网络结构来直接学习雾天图像与其无雾清晰图像色调、饱和度和亮度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图像去雾.该方法首先将有雾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HSI颜色空间,然后设计了一个端到端的多尺度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色调H、饱和度I、强度S三个不同的去雾子网分别进行多尺度提取,深度学习得到有雾图像与清晰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恢复出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于雾天图像具有良好的去雾效果,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上均优于其它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13.
有效储层基质物性下限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是储层评价和储量计算的核心,受多种因素影响,使得结果本身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根据对国内外油气田评估的实践,统计分析多个国内外油气田的物性下限值,借鉴和总结多种方法,并对其适用条件进行认真分析,为确定储层物性下限提供了广泛的参考基础。利用试油试采资料对建立的储层物性下限标准进行验证,作为判断储层物性下限值的合理性提供一种依据,也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奠定可靠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FA305型并条机的牵伸变换齿轮、牵伸微调变换齿轮及下面张紧轮、双联轮被密封在三块盖板里(FA3051642二块,FA3051652一块),这给日常维修和工艺调整带来了不便,影响正常生产。为此我们把两个工艺齿轮两边的盖板(FA3051642二块...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取开发山西沁水盆地郑庄区块的煤层气藏所使用的五点式井网的最优井间距,基于多孔介质的流固耦合理论,根据从现场资料中提取的输入参数,再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计算了5组不同井间距下的单井长期产能。结果表明:在最优井间距(300 m)下,单位井控面积内的煤层气的采收率取极大值54.82%,单井累计采气量最高值97.48 Mm3。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水稻秸秆与不同煤阶煤共降解产甲烷的潜力,分析了秸秆与煤的质量比、煤阶对甲烷产量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分析了微生物作用下煤与秸秆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秸秆可以显著促进煤层生物甲烷的转化,在秸秆与煤质量比0.3∶1的条件下,高阶煤、中阶煤和低阶煤与秸秆共降解的最大甲烷产量分别为643.25、627.90、208.46μmol/g,比煤单独降解的对照组增加了1 268.08%、1 644.16%和1 633.33%;比秸秆单独降解的对照组增加了556.12%、540.71%和112.24%。正交试验结果显示,煤阶越低,产生最多甲烷时需要添加的秸秆比例越大,秸秆与高阶煤、中阶煤和低阶煤的最佳质量比分别为0.6∶1、1∶1和1.5∶1。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秸秆和煤共降解后的结构破坏程度更大,秸秆与煤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秸秆与煤共降解产甲烷的潜力巨大,这为进一步提高煤层生物甲烷产量,以及对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硅酸钠和碱土金属离子(Ca2+,Mg2+)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水热合成了硅酸钙和硅酸镁晶体.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pH值、n(Ca2+):n(SiO2-3)、n(Mg2+):n(SiO2-3)、w(Ca2+)、w(Mg2+)和ρ(聚丙烯酰胺)对硅酸盐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生物工程是将营养液或经过驯化、改良的菌种注入地下煤层或通过地面发酵产气的方式,把煤的部分有机组分转化为甲烷,实现微生物强化煤层气产出的一种特殊发酵工程。该工程作为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涉及到能源、环境和新材料三大领域,具有多重效益,越来越受到关注,详细总结了国内外煤层气生物工程10余年的发展历程,首先从煤层(水)的生物多样性、厌氧发酵系统产气机制和控制因素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煤层气生物工程的微生物学基础;以研究厌氧发酵系统中气固液菌为核心,整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了煤层气生物工程自身的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煤层气生物工程的实施方案及发展趋势。生物多样性为煤层生物甲烷的生成提供了菌种来源,根据发酵系统中气固液菌的变化规律将发酵过程区分为4个阶段,系统中的底物和环境因子控制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了生物甲烷的产量,甲烷的成因区分为乙酸营养型、氢营养型、甲基营养型3种,这一认识初步构成了煤层气生物工程的理论基础。分子生物学、地球化学与煤化学等的结合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方法支撑。地面发酵池产气工程除了获取生物甲烷这一洁净能源外,还可以与褐煤提质、高硫煤微生物脱硫和新材料合成相结合,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地下煤层气生物工程以其增气、增解、增透作用可大幅度提升煤层气井的产量,并获取液相有机物,同时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甲烷化,二氧化碳矿化对采空区可起到固化作用,减排效果显著。煤层气生物工程以其理论性、方法性和实用性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将有力推进中国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19.
20.
水利工作中形成的资料档案,是水利建设成果的历史记录,它是今后水利建设重要的信息资源,是水利管理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水利发展与改革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