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9篇
  免费   802篇
  国内免费   490篇
工业技术   13261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69篇
  2018年   351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471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564篇
  2007年   602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379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2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41.
应用卫星导航、软件无线电、计算机控制、电磁兼容等技术,研制了基于"工控机+DSP+FPGA"架构的多模卫星信号模拟器;该模拟器在国内最先实现了GPS、GLONASS和北斗一号信号的任意组合、时空同步仿真;详细论述了模拟器硬件方案,介绍了其软件构成和各模块功能,最后通过成熟商业多模接收机验证了模拟器所仿真信号的有效性和任意时空性;此外,该模拟器无需更改硬件即可在未来向北斗二号系统扩展。  相似文献   
142.
车门结构的单一工况优化设计常难以满足车门设计要求。本文基于车门垂直刚度和一阶模态两工况,提出一种车门结构多工况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以车门垂直刚度、一阶频率和车门质量为优化目标,通过均匀拉丁方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方法得出车门垂直刚度和一阶频率的近似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构建车门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最终优化结果在车门质量减少的情况下,垂直刚度和一阶频率均达到设计要求,达到预期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3.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禽肉、禽蛋中氟苯尼考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鸡肉和鸡蛋中加入同位素内标,经1%高氯酸提取,正己烷除酯后,用阳离子交换柱(PCX)净化除杂,采用LC-MS/MS仪器,ESI+电离,MRM采集模式测定,同位素内标法辅助定量.结果:氟苯尼考胺在色谱柱上分离良好,标准曲线5~2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97,氟苯尼考胺在鸡肉和鸡蛋中回收率96.5%~104.8%,RSD<5.1%,检出限0.29~0.37μg/kg,定量限0.94~1.2μg/kg.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禽肉和禽蛋中氟苯尼考胺残留测定.  相似文献   
144.
在煤矿千米深井巷道注浆加固示范工程中,注浆结石体抗压强度常高于常压下的抗压强度,针对此问题,采用自制加压装置模拟应力作用对注浆材料浆液进行加压预养护,通过测试试样强度、表观密度、孔隙率、水化产物种类和微观结构,分析应力对材料强度增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0 MPa的应力可以显著提高注浆材料结石体的抗折、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最大增加24.3%,抗压强度最大提高21.6%;应力可促进早期钙矾石的生成且不改变水化产物种类,提高结石体密度.分析认为,应力通过促进钙矾石的生成速率,降低结石体孔隙率和最可几孔径的方式提高结石体的强度,即提高结石体的密度,增加钙矾石相互搭接的紧密程度,进而提高注浆材料结石体的抗折、抗压强度.检测结石体密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评估注浆加固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45.
针对久坐人群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和现有训练方法缺乏监督性的现状,提出一种人体动作识别与计数方法实现4种无器械训练动作精准识别与计数。以手机摄像头捕获训练者的视频信息作为输入,通过BlazePose网络模型处理得到的人体骨骼点数据经过数据滤波处理、特征提取后,利用3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动作分类,将分类的结果结合骨骼信息,采用检测波峰波谷计数算法统计训练动作的完成次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GBDT算法得出动作识别率为96.5%,计数算法准确率为98.9%,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6.
测定了聚甘油-6 二硬脂酸酯、聚甘油-10 硬脂酸酯、聚甘油-10二棕榈酸酯制备的乳液的粒径、皮肤水分含量、经皮水分流失TEWL。结果表明,聚甘油-6 二硬脂酸酯制备的乳液分散性较好,乳液粒径分布较小;聚甘油-10二棕榈酸酯制备的乳液在皮肤水分含量、经皮水分流失TEWL值上优于其他2组。  相似文献   
147.
卢春光  张国磊  成国光  苗红生  张旭 《钢铁》2022,57(12):88-96
 以西宁特钢EAF→LF→VD→IC工艺路线生产GCr15SiMn轴承钢为研究背景,采用矿物解离分析仪、夹杂物自动分析系统、化学分析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检测手段与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铸锭中大尺寸TiN夹杂物的析出机理,分析了冶炼阶段钢液中钛含量增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工艺。通过对轴承钢中残余钛、氮含量的热力学计算,发现大尺寸TiN主要是在凝固过程中析出和长大,降低冶炼过程中钛含量是控制TiN生成的主要途径。对原工艺冶炼过程钛含量变化进行分析,钢液中钛增量主要发生在EAF出钢→LF结束阶段,其中52%钛增量来自于炉渣。为了避免炉渣中钛进入钢液,借助于七元炉渣CaO-SiO2-MgO-FeO-Al2O3-MnO-TiO2与钢液之间平衡的钛分配比(LTi)模型,计算了铝含量和炉渣中CaO含量对LTi 的影响,预测了最佳的平衡炉渣成分。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铝含量和炉渣中CaO含量可以提高渣-钢之间的钛分配比,降低钢液的钛含量;当铝质量分数为0.015%~0.025%、CaO质量分数为50%~55%时,其他炉渣组元的最佳成分(质量分数)为18%~24% Al2O3和12%~17% SiO2。此外,定量描述了不同LTi条件下EAF下渣量与LF终点钛含量的关系。最后,采用“低炉渣碱度、低铝含量以及严格控制电炉下渣量”的改进措施进行了优化试验,优化后冶炼终点钛质量分数可控制在小于0.002 0%,铸锭TiN平均数密度可由原工艺的2.09个/mm2降低至0.73个/mm2,且TiN尺寸几乎都小于10 μm。  相似文献   
148.
通过对难变形钢3Cr2W8V进行实验,证明了合理地选择锻造工艺参数,也是解决表面裂纹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9.
离子渗氮表面氮浓度的X射线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不同离子渗氮条件下,纯铁在氨气中离子渗氮后的表面氮浓度。结果表明:提高离子渗氮电流密度及降低离子渗氮温度,表面氮浓度升高。时间和气压的变化对表面氮浓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0.
直注式气氛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