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0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工业技术   434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1.
总体没计阶段利用数字仿真方法验证制导方案是一项重要手段也是后续半实物仿真的基础.脉冲式末制导弹道修正子弹是一种新型简控子母战斗部,它的特点是探测系统为捷联光学成像导引头,控制执行机构为安装在质心附近的一组定推力、单次使用的侧喷式微型固体脉冲发动机.针对子弹上述特点,给出利用捷联导引头测量信息得到制导信号的方法,建立捷联体制下的脉冲比例导引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构建六自由度弹道仿真模型并嵌入制导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子弹可有效打击地面固定目标,仿真架构正确,控制制导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92.
星面探测仿生弹跳机器人设计、仿真及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袋鼠的跳跃运动机理和齿轮—五杆组合机构,设计了一种用于星面探测的小型间歇式弹跳机器 人.提出了仿袋鼠结构、运动形态及产生非线性弹跳动力的闭链机构的弹跳模型.采用D-H 法建立了机器人运动方 程,并对其跳跃运动步态、仿生运动特性和弹跳效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机器人设计的整体结构.运用ADAMS 软件对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建模与全过程运动仿真,验证了该闭链仿生弹跳机构及其运动的有效性,较大幅度提高了 弹跳机构对能量的利用率,其效率可达70%,避免了弹跳机器人提前起跳.最后设计制作了弹跳机器人原理样机, 并进行跳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样机试验与仿真结果基本是一致的;1.4 kg 的弹跳机器人跳远度为813 mm,跳高 度为471 mm,从而解决了利用微小电机驱动机器人实现弹跳运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设计了一种可调齿轮—五杆仿袋鼠跳跃机器人,实现了能量的可调.利用ADAMS 软件对机器人的结 构参数进行了优选,按姿态调整、储能、起跳腾空、着地复位的动作顺序对机器人一个跳跃循环过程中的运动步态 进行了分析.采用简化的双质量—非线性弹簧模型对起跳条件和质心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仿真和实验 结果,证实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
柔性变形机翼后缘拓扑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机翼表面的自适应变形和结构轻量化,将柔件机构引入到机翼后缘形状变化结构设计中.应用连续体拓扑优化技术,以实际位移与目标位移之间的偏差为目标函数,材料用量为约束,建立SIMP(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密度刚度插值模型.采用Matlab编程对柔性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不同参数下的优化结果进行了讨论,最后进行机构的仿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柔性机构能够实现预期的形状变化,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为柔性机翼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
王振煜  葛万成 《微机发展》2008,18(2):167-16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图像采集系统图像分辨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图像采集系统对图像精度的要求,提出了在3.5英寸嵌入式单板机平台上使用高分辨率数码相机采集现场图像数据并通过Internet传输到远程终端的设计方案,实现了高分辨率图像数据的自动获取和实时传输及显示,并具体给出了图像采集单元的软件实现和远程监控端的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6.
飞秒激光成丝辐射太赫兹波兼具宽频带和高强度特性,其物理机制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前沿课题。在此领域,本课题组发现太赫兹波沿激光等离子体光丝被限制在亚波长空间尺度内进行传输,即“太赫兹波空间强束缚效应”,并据此提出了能够全面阐述太赫兹波辐射机理的三过程模型,为统一当前主流宏观与微观理论、化解相关文献中重要结论的矛盾奠定了基础。本文以太赫兹波空间强束缚效应为中心,综述了本课题组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包括实验探测技术、物理机理解释及多项创新应用等,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
为了有效应对强等离子鞘套环境下相控阵雷达对再入航天器的探测跟踪任务,设计采用多种波形的航天器目标多通道临空复制跟踪策略。针对等离子鞘套的特性和对雷达探测跟踪的不利影响,分别从信号带宽、检测门限和信号波形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改进。采用大的跟踪带宽、慢门限凝聚检测送点方式提升常规线性调频信号检测能力;采用宽、窄带交替跟踪方式提升目标距离分辨与检测能力;采用相位编码波形屏蔽鞘套的影响,稳定跟踪目标;采用正负LFM信号检测产生相关强点迹,以保持目标跟踪;复制跟踪策略在实际任务中进行了应用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
高云君  葛丛丛  郭宇翔  陈璐 《软件学报》2023,34(5):2365-2391
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均已将大数据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然而,大数据时代普遍存在数据流通困难、数据监管不足等问题,致使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数据质量低下,数据要素潜能难以释放.这驱使研究人员探索数据集成技术,以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数据质量,进而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关系型数据和知识图谱作为两种至关重要的数据组织与存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为此,聚焦关系型数据和知识图谱,归纳总结并分析实体解析、数据融合、数据清洗3方面的数据集成关键技术,最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99.
空化通常伴随着振动、噪声、材料损坏,不仅侵蚀流道,还会引起流道堵塞和剧烈的压力振动。对空化位置的准确识别可以有助于预防空蚀破坏,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文中建立了超低水头两叶片贯流式水轮机组全流道模型,采用Rayleigh-Plesset模型和SST湍流模型对最小水头、额定水头、极限高水头工况进行了水-水蒸气两相流定常数值模拟计算,探究了不同水头下的空化特性曲线,叶片表面压力分布,扰流区水力损失,以及叶片表面空化位置分布情况。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机组在额定水头和最小水头工况下几乎不会产生空蚀破坏,但在4.25~4.3m水头段内运行极易遭受空蚀破坏。受离心力和叶片形状的影响,空化最容易发生的部位是叶片吸力面靠近轮毂处,当转轮室内发生空化后,主流流态明显变差,流动分离、二次流、漩涡等不良流态都在扰流区域出现,增加了水力损失。在空化系数较小时(2≤σ≤3.5),附着在叶片吸力面的空化形态主要为片状空化及其尾部的类云状空化,类云状空泡的破裂溃灭会对叶片表面造成损伤。该研究能够为两叶片转轮的设计制造、空蚀防护、运行范围选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0.
超低水头贯流式机组无论在电站增容改造方面,还是在超低水头开发方面,都具有巨大潜力。然而,水流中裹挟的泥沙会对机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在汛期尤为严重,研究泥沙磨损问题对于机组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FX平台,使用k-ε湍流模型,拉格朗日颗粒跟踪模型和Tabakoff and Grant磨损模型对2.1m超低水头下的两叶片灯泡贯流式水轮机进行了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实验验证数模计算的可靠性,对比单相及两相流工况下的涡流特性,探究不同泥沙浓度(Cv=1%~10%)、颗粒直径(D=0.1~1mm)对过流部件磨损位置、侵蚀率以及流动特性的影响。结论如下:在清水中加入泥沙颗粒后,泥沙颗粒对旋涡有增强作用;导叶凹面,叶片正面进水侧头部、叶片出水边、叶片轮缘,以及转轮室都是比较容易遭受磨损的部位;随着泥沙颗粒浓度、直径的增加,导叶、叶片及转轮室的磨损面积、磨损程度以及最大磨损率都呈上升趋势;相较于导叶,叶片和转轮室的磨损程度更为严重,在汛期运行时要更加注重磨损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