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张红斌  吴志力  方陈  程啸 《电力建设》2016,37(6):142-150
在电力系统低碳化背景下,分析比较智能配电网中分布式发电、储能电站、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对智能配电网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考虑分布式发电、储能电站、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智能配电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机理,建立其接入智能配电网的碳排放模型。结合碳排放流理论,提出智能配电网全寿命周期低碳仿真方法,说明智能配电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的主要部分。仿真分析了分布式发电、储能电站、电动汽车充电桩单独接入和共同接入配电网对运行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并针对智能配电网低碳运行方式提出建议。以IEEE33节点配电系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煤矿开采中开挖速率对煤岩力学及损伤特性的影响,通过自主研发的地声过程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卸荷速率条件下煤岩真三轴卸荷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卸荷速率由0.05 MPa/s增至0.4 MPa/s,煤岩在卸荷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变值、最小主应变值及体积应变值分别降低了48.2%、73.8%及113.1%,中间主应变值增加了16.3%;卸荷速率越大,煤岩的扩容现象越明显;煤岩在低卸荷速率条件下的破坏形态表现为剪切破坏,而在高卸荷速率条件下则表现为张剪复合破坏;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修正后的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对煤岩卸荷破坏更为适用;卸荷速率越大,煤岩在破坏时对应的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越大,能量越高;基于累计振铃计数建立的煤岩损伤演化方程能较好地描述煤岩卸荷过程中的损伤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开挖稳定性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制造的重要板块之一,建筑业进入了优化调整期;同时,双碳战略、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挑战,对建筑学学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人本视域下建筑学的在地共生成为重要的学科话题和探索方向。UAD以大量工程设计实践为基础、以学术研究与学科教育为抓手,以中国传统“知行合一”思想为镜鉴,提出“在地共生,走向平衡”的学科发展理念:寻求工程与人性之间的平衡,明确情理合一的价值导向;通过法度与形式之间的平衡,构建法象合一的营建逻辑;追寻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平衡,探索技艺合一的设计美学。在此理念指导下的设计实践,则对照社会、文化、传统、城市和环境这5个与建筑紧密关联的背景,分别聚焦场所日常性、形式多样性、逻辑辩证性、方法系统性和技术适宜性的建筑基本问题和策略,并对应提出人本为先、动态变化、多元包容、整体连贯、持续生态的价值取向,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