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8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以银氨和硝酸锌作为插层体,采用原位干法还原(非水介质下还原)成功制备出Ag/蒙脱石和ZnO/蒙脱石插层复合物.XRD表明,纳米银和氧化锌在蒙脱石层间粒度很小,氧化锌将蒙脱石层间距由1.32nm撑大到1.85nm.TEM直观地表现了Ag/蒙脱石和ZnO/蒙脱石插层复合物的形貌特征.两个实验的证明了在蒙脱石层问采用原位干法还原合成纳米金属是可行的,避免了因液态还原剂将纳米金属置换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采用熔融插层法成功制备了聚丙烯(PP)/尼龙6(PA6)/有机化蒙脱石(OMMT)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OMMT层间距的变化和材料的结构;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热性能,并考察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研究结果表明,OMMT的层间距由2.200 nm扩大到2.800 nm,PP/PA6合金高分子链取代了有机化蒙脱石层间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而进入到蒙脱石的片层间,加入质量分数为4%的OMMT的复合材料不仅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约15%,还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使剩炭率增加了8.1%.  相似文献   
73.
本文将气凝胶中遮光剂材料看作是球形颗粒分散系,应用多散射理论计算电磁波经遮光剂散射后的透过率。选择炭黑为遮光剂材料,用Matlab编程计算,结果发现:遮光剂半径大小对材料的透过率有影响,对红外线,其热透过率极小值出现在r=0.7um处,这个半径值正是制备炭黑遮光剂球形颗粒的最佳半径。  相似文献   
74.
用热酸法对海泡石样品进行提纯和改性,然后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热酸活化的海泡石进行有机化改性,制备有机海泡石.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TFIR)和扫描电镜显微分析(SEM)等测试手段分别对酸化海泡石和有机海泡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活化能有效除去样品中的方解石等杂质,海泡石中部分的Mg被H取代,同时失去端位上与Mg配位的结构水.提高固液比、延长时间、升高温度可促进海泡石的酸化效果,改变酸浓度对海泡石酸化效果影响不明显.有机化处理后海泡石层间距由12.16 nm增加到12.30nm,且有机化有利于海泡石纤维解束.  相似文献   
75.
针对电控压缩天然气轿车尾气排放特点,使用了耐高温氧化铝载体材料和高性能的稀土复合氧化物材料,制备了不同物质的量比及质量的以贵金属铂、钯、铑为活性组分的净化催化剂,测试了催化剂的空燃比特性和起燃温度特性,结果表明,使用镨改性的高性能铈锆复合氧化物,可以拓宽催化剂的空燃比窗口,并且降低贵金属活性组分的用量;铂/铑型催化剂、钯/铑型催化剂、单钯催化剂对压缩天然气(CNG)轿车排放的尾气均具有比较好的活性,其中单钯催化剂、钯/铑型催化剂低温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76.
以广西拜耳法赤泥为主要原料,添加木粉、石灰石,经粉碎、过筛、混料、造粒、烘干、焙烧等工艺制备烧胀陶粒。研究了陶粒对Pb2+吸附作用及影响吸附的因素。结果表明,陶粒于1 210℃焙烧10min,膨胀率为122.2%,堆积密度为618kg/m3。取该陶粒4g加入25mL浓度为50μg/mL含铅废液进行吸附实验,陶粒对溶液中Pb2+的吸附率为97.8%,溶液中剩余Pb2+浓度为1μg/mL,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7.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镁铝型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并在400 ~ 550℃温度条件下焙烧获得镁铝型混合氧化物(LDO).以LDO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体中苯酚的去除作用.利用XRD、FTIR、比表面与孔结构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实验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研究LDH焙烧温度、吸附作用时间和LDO投放量等因素对去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00℃下焙烧制备的LDO作为吸附剂,当废水中苯酚初始浓度为0.1 g/L、LDO投放量为5 g/L、吸附作用时间为4h时,对苯酚的去除率达到67%.吸附机理是以苯酚阴离子进入LDO层间形成LDH为主,表面吸附为辅.  相似文献   
78.
平果铝拜耳法赤泥物相及热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RD、TG/DSC、TG-IR联用等分析方法研究广西平果铝厂拜耳法赤泥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其热行为。结果表明,赤泥主要化学成分为Fe2O3、CaO、Al2O3;主要矿物相有赤铁矿、水化石榴石、钙钛矿等;在100~1 200℃升温范围内,存在3个主要的失重区间(200~460℃,460~600℃和600~800℃)。  相似文献   
79.
赤泥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赤泥用作环境修复材料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以废治废的特点.系统介绍了赤泥对水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有毒非金属离子、有机氯、染料颜料等无机、有机污染的环境修复作用.赤泥环境修复材料是附加值较高的赤泥开发产品,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需对赤泥进行脱碱处理以避免其对环境的污染,在对水体修复时应避免赤泥留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赤泥对水体中铅离子的吸附作用及赤泥的掺加量、吸附反应时间、溶液中Pb^2 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对铅离子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为2h.赤泥的掺加量为2g/L时,2h后吸附率可达99.6%;溶液初始Pb^2 浓度越大,吸附率越小.但当把赤泥的掺加量固定为0.625g赤泥/100mg Pb^2 时,溶液的初始Pb^2 浓度对吸附率影响较小.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较为显著,温度越高,吸附率越大,表明吸附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