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3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运载火箭贮箱放气噪声属于空气动力性噪声,这种噪声高达130dB以上,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测试工作。首先阐述了小孔消声器的消声原理及设计思想,然后依据某型号火箭贮箱放气的有关参数,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相关系列火箭贮箱放气的小孔消声器。  相似文献   
222.
对温度试验设备的期间核查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了实验室检测设备的期间核查方法,制定了相应的核查计划和核查实施方案,对核查结果进行了讨论和评价。该工作可以为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3.
以硝酸钡、硝酸锶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了钛酸锶钡(Ba0.6Sr0.4TiO3,BST)纳米粉体。用固相混合法制备了BST–钛酸镁(Ba0.6Sr0.4TiO3–MgTiO3,BST–MT)复相陶瓷。用扫描电镜观察BST纳米粉体和BST–MT复相陶瓷的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BST纳米粉体和BST–MT复相陶瓷的相组成。结果表明:草酸盐共沉淀法合成了立方晶相的BST粉体,该纳米粉体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且形貌规整。用BST粉体与MgTiO3复合所制备的BST–MT复相陶瓷由等轴状和长柱状2种晶粒组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等轴状晶粒为BST,长柱状晶粒为MgTiO3;该BST–MT复相陶瓷具有良好的介电常数–温度特性。  相似文献   
224.
基于芦1井、马56-12井等12口井586m岩心描述及上万块样品化验数据,对三塘湖盆地二叠系两类非常规石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进行研究,探索效益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研究表明:①三塘湖盆地二叠系非常规石油蕴藏于火山活动间歇期浅湖—深湖环境下沉积的泥质生油岩内部或紧邻生油岩的沉凝灰岩中,已发现中二叠统条湖组(P2t)致密油和芦草沟组(P2l)页岩油两类非常规石油资源。②芦草沟组是主力烃源岩,岩性以泥质岩类为主,母质类型为Ⅰ—Ⅱ2,有机碳含量普遍大于2%,Ro介于0.5%~1.3%,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③储层岩性复杂,以沉凝灰岩、白云质凝灰岩为主,其次为凝灰质白云岩、泥晶白云岩;脆性矿物含量普遍大于70%,黏土矿物含量小于10%,储集空间以晶间微孔、粒间微孔及溶蚀微孔为主;条湖组致密油储层表现为高孔隙度、低渗透率、高含油饱和度特点,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渗透率与条湖组致密油储层相当,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普遍低于前者。④原油均为中质—重质油,密度为0.85~0.90g/cm~3;压力系数为1.0~1.4,为常压系统;油层分布受优质烃源岩及有效储层共同控制。初步预测,二叠系非常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芦草沟组,勘探潜力大,马朗凹陷中部、条湖凹陷中南部是扩展勘探和建产的重要领域。勘探开发实践证明,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是实现非常规石油有效动用的关键,勘探开发一体化是实现效益开发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25.
吴清收  梁辉  史珍 《煤矿机械》2012,33(2):223-226
针对目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不足,利用新兴的Zigbee技术组成无线网络来获取和传输井下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并通过以太网传输到井上监控中心计算机。介绍了Zigbee技术、系统构成和功能、以及CC2431定位引擎操作过程,该系统便于调度室及时了解井下人员活动情况,并可提供准确的人员位置信息,方便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226.
基于Weibull统计理论的混凝土率型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混凝土在股役期间的材料特性,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下(10-5,10-4,10-3和10-2/s)的混凝土单轴受压试验,分析了混凝土材料基本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峰值应力和初始弹性模量呈现增大的趋势,峰值应力的变化规律并不明显。基于Weibull和Lognormal统计分布理论,以及Lemaitre应变等效原理,引入应变速率因素,构建出混凝土材料分段式率型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模型。依据试验数据,确定了所建立的率型损伤本构模型参数;给出了不同速率下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和损伤变化规律曲线。结果表明:建立的混凝土率型本构模型能够反映不同应变速率下混凝土单轴受压损伤全过程。  相似文献   
227.
为了解决基于传统向量空间模型的文本相似性算法没有考虑向量高维及关键词的微变,而导致文本相似性计算结果不够精确的问题,提出了关键词微变情况下基于聚类和LD算法的文本相似性算法TSABCLDA(Text Similarity Algorithm Based on Clustering and LD Algorithm)。对文本进行移除数字、标点符号和停用词等预处理;采用聚类的方法约简文本中的低频词,利用LD算法计算特征词间的相似度,建立文本相似度矩阵;用特征词相似度及其权重构建的空间向量计算文本间的相似度,这样不仅考虑了关键词微变的情况,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文本向量的高维问题,将其应用于文本挖掘中,能够提高相似文本的挖掘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关键词微变情况,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该算法文本相似性的准确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28.
为研究混凝土在循环荷载下的变形特性,进行了2种不同应变速率下(10-5/s,10-4/s)混凝土轴向循环加卸载试验,对混凝土残余塑性应变与卸载点应变的关系及其共同点应变与卸载点应变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改进的Weibull统计模型对循环加卸载曲线的包络线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应力应变曲线的包络线与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基本一致;改进后的Weibull统计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包络线。  相似文献   
229.
对不同龄期(28,112,183,345,810,1 248,1 550d)的混凝土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10-5,5×10-5,10-4,5×10-4,10-3,5×10-3,10-2/s)下的单轴压缩试验,试件尺寸为Φ150 mm×300 mm,研究了龄期和加载速率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同一龄期下,混凝土的峰值应力随着应变速率增长而增大;在同一应变速率下,混凝土的峰值应力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800d后峰值应力趋于稳定;②在同一应变速率下,混凝土的吸能能力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加,表现出了峰值应力与龄期之间相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230.
分析了直筒散装水泥罐车的结构特征,建立了基于UG/KF技术的水泥罐车零部件知识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直筒散装水泥罐车参数化设计系统,已应用于生产实际并能明显地减少产品设计时间和降低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