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1.
为了满足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制动安全性的要求并使其有效地进行能量回收,在分析比较了不同能量回收制动控制策略的基础上,针对EQ7200HEV-C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系统设计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综合制动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采用逻辑门限控制逻辑对传统的液压制动力矩进行动态调整,采用模糊控制逻辑对电机施加的能量回收制动力矩进行动态调整,两者的有效结合确保了制动安全下的能量有效回收.仿真及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高光谱图像的低空间分辨率特性往往导致全局纹理提取技术难以获取地物要素的精准纹理信息,同时,单一尺度的局部纹理提取技术难以达到有效识别地物的目的。基于此,该文设计了一种多尺度超像素纹理保持与融合(MSuTPF)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主要架构如下:首先,利用2D Gabor滤波器对高光谱图像进行多方向与尺度的全局纹理提取,并通过融合各尺度的纹理特征,增强纹理结构表征能力;其次,融合纹理与光谱主成分特征以形成光谱-纹理联合判别特征;再次,采用形状自适应的超分割方法,作用至光谱-纹理联合特征进行局部纹理信息保持与融合,尤其是,为克服超像素邻域像元的隐性不相关问题,该文定义了基于密度最近邻相似性评价准则,使超像素纹理进一步趋于一致性;最后,将各更新的光谱-纹理联合特征输入像素级分类器获取其对应的类标签,并采用多数表决的决策融合机制取得最终分类结果。Indian Pines和Pavia University真实数据集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小样本条件下的分类精度优于基准分类器(SVM)、深度学习方法(GFDN)以及最新的空-谱分类方法(S3-PCA)等8个对比方法,充分证明了该文所提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赵力  朱禹  王晓东  韩建盛 《化工学报》2007,58(10):2450-2454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冷凝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首先;建立了制冷剂的冷凝换热模型;明确了冷凝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根据标准的空调工况确定了15种制冷剂的冷凝物性参数。然后;利用制冷剂状态方程得到冷凝过程中温度与焓值的对应关系;并分段计算了焓随温度的变化率;进而得到15种制冷剂冷凝过程中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概率。最后;针对10种可能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制冷剂给出了换热流体温差控制范围;为合理选择制冷剂和设计运行工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朱禹 《市政技术》1996,(3):53-61
本文根据软件工程学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对工程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进行了讨论;并以实际系统为例,对整个过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填充泡沫金属的圆管内制冷剂与润滑油混合物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对象为两根分别填充5PPI、90%孔隙率与10PPI、90%孔隙率泡沫铜的圆管,以及相同管径的光管。实验工况为蒸发压力995kPa,质流密度为10~30 kg/(m2.s),热流密度为3.1~9.3kW/m2,入口干度0.175~0.775,油浓度为0~5%。实验结果表明:纯制冷剂工况下,泡沫金属的存在强化流动沸腾换热,换热系数最多提高185%;含油工况下,泡沫金属强化换热的效果弱化;相同工况下,更小的孔径可以提高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相比5PPI泡沫金属的实验数据,10PPI的泡沫金属可以使换热系数最多提高0.6倍。基于流型建立了填充泡沫金属的圆管内制冷剂与润滑油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与98%的实验数据误差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16.
制冷剂/油在泡沫金属加热表面池沸腾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研究了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在泡沫金属加热表面核态池沸腾的换热特性,分析了润滑油浓度和泡沫金属结构对池沸腾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使用3种结构参数的泡沫金属作为加热表面,其参数分别为10 ppi/90%孔隙率、10 ppi/95%孔隙率和30 ppi/98%孔隙率,厚度均为5 mm。实验使用的制冷剂为R113,润滑油为VG68,润滑油浓度为0~5%。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金属的存在极大提高了制冷剂/油混合物的池沸腾传热系数,最多提高1.6倍;润滑油的存在恶化制冷剂在泡沫金属加热表面池沸腾的换热特性,传热系数最多降低相似文献   
17.
18.
在作者建立了描述电梯交通系统的数学模型[1]以后,出于需要,本文对描述电梯运行的几个参数表达式做了改进,这对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梯交通系统和积累数据,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用PowerBuilder开发MIS系统时,经常要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数值计算,而计算时的公式和参量都是不能事先确定的,它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定,因此软件开发者必须为用户提供解决的工具,本文介绍了其实现的方法和编程要点  相似文献   
20.
实验研究了小管径铜管内R410A-油混合物的流动冷凝换热与压降特性。测试管为外径为5mm的光管和强化管。实验结果表明,润滑油的存在总是恶化5mm光管和强化管内的换热特性,最大分别恶化24.8%和25.1%。润滑油的存在对光管和强化管内的冷凝压降影响不同。对于光管,润滑油总是降低冷凝压降,最大降低19%。对于强化管,干度小于0.6时,润滑油的存在降低强化管内的压降,最大降低18%;干度大于0.6时,润滑油的存在增大强化管内的压降,最大增强9%。相同工况下,5mm强化管与光管相比,换热系数增大60%~130%、压降增大40%~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