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2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71.
基于SolidWorks的粉末冶金拉下式成形模CAD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SolidWorks的参数化设计思想,然后针对粉末冶金模具的特点,开发了一套粉末冶金拉下式成形模CAD软件系统.文中还阐述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关键开发技术,并给出了系统运行实例.  相似文献   
172.
过去,我国白水泥一直供不应求;产品质量也长期相对地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1982年以来,全国已兴建了近百家白水泥工厂,使白水泥的供应情况发生了变化。白水泥厂为什么能上得多而快呢?一是企业寻求经济效益。与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生产白水泥经济效益要高得多。1吨白水泥的盈利是普通水泥的5~10倍;二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适合生产白水泥的原料丰富,一些地方因有白水泥原料,不约而同地在上白水  相似文献   
173.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图学教育应将学生能力、素 质的培养放在与知识传授同等重要的地位。论文结合教学现状与实践,对建筑类工程图学的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价进行了根本性改革,提出了以构型设计和实践创新 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结果表明,新的教学、考核体系在加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形体构型能 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制图课程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4.
介绍重力式单阀滤池的作用原理、实际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使单阀滤池在寒冷地区室外的应用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75.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综述了碳纤维的表面结构与性能 ,介绍了两种通用的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 :电化学氧化法和等离子氧化法 ;同时也总结了碳纤维表面处理对提高碳纤维 /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粘接机理。  相似文献   
176.
超低速动平衡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转体的质量均衡是保证其良好运行的重要参数。针对立式离心机的动平衡测量提出一种新方法,给出这种方法的理论推导,描述了基于这种新的动平衡方法而设计的测量系统。实验证明,新的动平衡测量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整套测量设备工作稳定、测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177.
研究了Fe-Cu-Me铁基减摩材料的成分配比和烧结温度对其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成分配比和低温烧结条件下,Fe-Cu-Me材料的综合性能良好,在一定工况下可替代ZQSn6-6-3合金,可望成为节能、节材效果显著的高性能廉价减摩材料。  相似文献   
178.
基于工作流技术可以提高现代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及协作化水平,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针对电力生产管理的特点及其需求,设计了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电力生产协同组织管理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模型,并对其角色、权限进行设置与分配。在此基础上,对多用户访问冲突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9.
炭纤维表面处理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庆  陈惠芳  潘鼎 《炭素》2000,(3):21-25
综述了炭纤维的表面结构与性能,介绍了两种通用的炭纤维表面处理方法:电化学氧化法和等离子氧化法;同时也总结了炭纤维表面处理对提高炭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粘接机理。  相似文献   
180.
短期负荷预测分析及一种新模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比较目前较为成熟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复合预测模型的构想,该模型通过对2个训练集样本的选择,弥补因单一训练集过大(包含冗余信息)或过小(必要信息遗失)造成的预测精度下降。为提高训练的收敛速度,预测时,可通过将负荷分类的方式简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