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日.内蒙古固阳县局对辖区金银饰品店在用的计量器具进行了专项检查。此次共检查7家金银首饰店在用的9台计量器具,其中6台电子天平无检定合格证,1家金银首饰店违法使用架盘天平。  相似文献   
22.
以凯里红酸汤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酸汤微胶囊。以酸汤微胶囊的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酸汤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酸汤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复配质量比1∶1、红酸汤质量浓度14 mg/mL、壁材与芯材质量比4∶1、进风口温度174℃、进料流量6 mL/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酸汤微胶囊包埋率可达70.1%,产品为粉红色粉末状,颗粒均匀、细腻,带有酸汤香味,具有很好的感官特性,对有机酸类物质和功能性物质的平均保留率分别为87.70%、68.40%,对氨基酸、维生素的保留率分别为72.80%、70.97%。凯里红酸汤微胶囊的研发为贵州酸汤产业的发展提供新途径,为满足酸汤多元化和快捷化的发展需求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3.
以凯里红酸汤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酸汤微胶囊。以酸汤微胶囊的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酸汤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酸汤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复配质量比1∶1、红酸汤质量浓度14 mg/mL、壁材与芯材质量比4∶1、进风口温度174℃、进料流量6 mL/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酸汤微胶囊包埋率可达70.1%,产品为粉红色粉末状,颗粒均匀、细腻,带有酸汤香味,具有很好的感官特性,对有机酸类物质和功能性物质的平均保留率分别为87.70%、68.40%,对氨基酸、维生素的保留率分别为72.80%、70.97%。凯里红酸汤微胶囊的研发为贵州酸汤产业的发展提供新途径,为满足酸汤多元化和快捷化的发展需求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4.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吸附时间、溶液pH值、吸附剂加入量和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下,新疆沸石、缙云沸石及赤峰沸石对Sr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同一吸附条件下,3种沸石对放射性核素Sr2+的吸附性能由大到小依次为:新疆沸石>赤峰沸石>缙云沸石,并且新疆沸石适宜处理低浓度的含Sr2+放射性废水,该研究结果可为放射性废物处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中的人工屏障设计及集成缓冲材料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26.
采用2010—2017年中国上市企业的跨境并购数据,实证研究跨境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境并购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制度距离对其有反向调节作用;企业的跨境并购通过提高生产率实现了创新绩效的提升;此外,相较非国有企业、东道国为发达国家的并购企业以及并购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国有企业、东道国为非发达国家的并购企业和并购规模小的企业的跨境并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7.
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范对ELISA法测定组胺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价分析,分别计算各分量的不确定度,进而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取k=2(置信概率95%),当样品rA17的组胺浓度为11.47μg/mL时,移取溶剂相对不确定度为0.015μg/mL,重复性试验相对不确定度为0.0395μg/mL,曲线拟合的相对不确定度0.021μg/mL,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0.047μg/mL,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08μg/mL,建立适合ELISA法测定组胺浓度的不确定度分析。  相似文献   
28.
菠萝叶纤维有着天然的抗菌能力,较强的吸湿排汗能力,透气干爽,且具有易纺纱、易漂染、易降解等特点。同时,脱胶工艺是麻类纤维纺纱前的必经工艺处理,主要利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从天然菠萝叶片中提取纤维并进行脱胶处理,探讨了脱胶工艺对纤维细度、纤维表面形态、断裂强度及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生物联合脱胶工艺在极大限度减少污染、提高脱胶效率的同时,对菠萝叶纤维的细度、断裂强度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纤维的热分解温度升高,并且随着脱胶率的提高,纤维的纵向形态由束状逐渐变成单纤维状态,各项性能也都达到了作为工艺纤维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9.
为验证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对生物胺的降解性能及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究该菌在液态培养条件下的降胺性能和应用于贵州6种市售发酵食品中的降胺效果。结果表明,在液态培养试验中该菌对组胺、亚精胺、苯乙胺、腐胺、尸胺、酪胺和色胺的降胺率分别为9.44%、23.39%、16.27%、13.68%、19.14%、18.16%和12.45%。此外,研究发现该菌对道菜中色胺的降胺率为56.68%;对豆瓣酱中尸胺、组胺和亚精胺的降胺率分别为68.06%、74.52%和85.82%;对酱油中色胺和尸胺的降胺率为66.75%%、81.53%;对泡菜中色胺的降胺率为45.74%;对鱼罐头中色胺、尸胺、组胺和亚精胺的降胺率分别为55.66%、63.92%、45.96%、52.62%;对香肠中色胺、组胺和亚精胺的降胺率分别为71.15%、56.26%、75.54%。研究还发现该菌既具有产生物胺的能力,也具有降解生物胺的能力,且对不同食品中同一种生物胺的降解具有差异性。本研究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在低胺发酵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