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描述了一种采用MEMS技术加工的微型气相色谱柱,这种色谱柱采用深刻蚀技术加工出色谱通道,再与Pyrex7740玻璃进行键合密封。色谱柱全长6m,色谱通道截面为矩形(宽100μm,深100μm),针对苯和甲苯的混合气进行了分离试验,理论塔板数达到了4800,分离时间为185s。  相似文献   
92.
鄂钢电炉厂通过不断地工艺摸索,立足现有条件实现了电炉操作转炉化,为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3.
新型压电微泵的结构设计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泵在微流控化学分析芯片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从结构设计、理论分析和工艺加工3个方面研究了微阀与微泵,设计出用压电驱动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泵膜的集成微阀与微泵,其特点是原理新颖、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操作方便。结构主要是由PDMS泵膜、硅片和压电驱动器组成,其中,PDMS既是泵膜和缓冲单元,也是主动阀片。在直流电压的驱动下,其工作状态是微阀,阻止流体的单向流通,在方波信号的驱动下,其工作状态是微泵,实现流体的吸入与泵出。给出各种几何参数、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4.
现代幼儿园建设呈现出日益人文关怀化的趋势,在建筑的设计中往往采用许多新颖手法进行创新。本文以西北地区某幼儿园为例,对教室舒适性、声环境、独特性、互动性、光环境、抗震技术、绿色低碳环保施工建造进行科学分析,为同类建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5.
刘长春 《城市勘测》2000,(4):30-34,48
本文从剖析城市地形图的质量特性入手,对三种质量评定方法作了介绍、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建立健全关于城市地形图质量评定标准和评定方法的建议,供城市测绘行业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96.
以举办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为例,从技能大赛的企业冠名、校企合作确定竞赛项目、共同研发竞赛装置、共同确定竞赛考核规程和考核点、共建赛场专业文化、共同举办校企合作对接论坛等方面对校企合作举办技能大赛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7.
98.
相比于其他化石燃料,天然气燃烧所生成的污染物较少,但NOx排放量仍然较多.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逐年增加,降低NOx的排放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简述了天然气燃烧过程中的NOx生成和还原机理,综述了几种不同低氮燃烧技术的减排效果及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各项低氮燃烧技术的动力学原理及其优缺点,最后展望了天然气低氮燃烧的研究趋势.天然气燃烧生成的NOx主要是热力型NOx,针对热力型NOx的生成机理,减少NOx排放的有效手段包括降低燃烧温度、控制氧气浓度,缩短反应物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等.由此发展出了分级燃烧、贫燃预混燃烧、烟气再循环、MILD燃烧和催化燃烧等低氮燃烧技术.其中,分级燃烧、烟气再循环等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工程实践当中.这些技术都是通过营造不利于NOx生成的反应气氛来控制NOx排放,但同时这些措施也会引起燃烧不稳定、燃烧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低氮燃烧、稳定燃烧以及燃料完全燃烧之间的协同研究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MILD燃烧、催化燃烧等新兴技术具有优良的低氮燃烧特性,但其反应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降低MILD燃烧的形成条件、开发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仍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9.
采用TA-Q500型热重分析仪,在升温速率分别为20、40、80、100℃/min的条件下对玉米秸秆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其热解特性,并分别应用Popescu法、Flynn-WallOzawa(FWO)法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求解了热解反应动力学的最概然机理函数、活化能与指前因子。结果表明:反Jander方程三维扩散机理为理想的最概然机理函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样品失重曲线向高温侧移动,初始热解温度、失重高峰温度及终止温度均有所升高,热解反应活化能也呈逐渐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0.
升温速率、气氛与粒径对玉米秸秆热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升温速率、气氛和粒径对玉米秸秆热解特性的影响规律,在TA-Q500型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相应的热解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玉米秸秆的热解速率与峰值温度均增大,总体热解反应过程更集中;氮气气氛下,玉米秸秆的热解DTG曲线仅有1个明显的失重峰,而空气气氛下则表现出明显的双峰,且氮气气氛下热解的总失重量小于空气气氛;随着玉米秸秆粒径的增大,热解的初始温度、峰值温度及终止温度均呈增大趋势,同时最大失重速率也略有增大,但变化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