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防烟技术相关的边缘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设计这个环节出发,针对与《高层民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烟技术有关的边缘技术问题,也是加压防烟设计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2.
卷烟降焦技术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卷烟焦油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叶组配方、烟支结构、卷烟纸透气度和滤嘴的过滤效率。欲将卷烟焦油量大幅度降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试图通过在卷烟配方中选用一些燃烧后焦油产生量较低的烟叶来达到降焦目的,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实现。在卷烟中加入一定量的烟草薄片和膨胀烟(梗)丝、改善烟支结构,均可降低卷烟焦油量。将卷烟纸的透气度控制在70coresta以下,适当提高滤嘴吸阻并降低烟支吸阻,不仅有利于降低卷烟焦油量,而且有利于改善卷烟的吸味品质。滤嘴通风的降焦效果取决于稀释率的大小,过高的稀释率不利于卷烟的吸味质量。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烟丝在流动密闭阀内的输送特性,设计搭建了一套流动密闭阀冷态试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分析了其操作条件(流化气、松动气、侧吹气、孔口面积)对烟丝流量控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烟丝输送量与流化气量、松动气量、侧吹气量和孔口面积均呈正相关,在同样条件下,叶丝、梗丝、膨胀丝输送量大小关系为膨胀丝>梗丝>叶丝;②通过量纲分析的方法,建立在不同条件下各操作参数与烟丝输送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式,该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相关系数为0.96.  相似文献   
54.
微波法干燥叶丝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使叶丝达到较好的物理、化学和感官质量指标,采用微波加热和真空脱水相结合的新型工艺干燥叶丝,通过对有关工艺参数进行的研究和优化,确定出微波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HT蒸气压力0.8MPa,叶丝含水率24%,微波辐射时间8min,脱水真空压力-0.054MPa。同时,采用常规物理、化学分析和评吸方法对微波与烘丝机干燥的叶丝质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波干燥可以使叶丝的填充能力提高12%左右;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比烘丝机干燥叶丝的分别高1.7%和1.6%,而总植物碱和总氮含量则分别低0.14%和0.35%,其它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卷烟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单支重量、烟气烟碱量和焦油量各下降13 4%、21 2%和4%。  相似文献   
55.
原烟在复烤厂打叶去梗比在卷烟厂打叶去梗具有减少烟叶造碎、提高烟叶利用率4%以上、可以向卷烟厂提供高质量规格化的原料等优点。烟草行业通过“七五”、“八五”技改,打叶复烤在全国陆续上马,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打叶复烤能力迅速扩大,一些卷烟厂的制丝线在“...  相似文献   
56.
本文根据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可靠性与经济性等方面的探索,为了提高加压防烟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只对着火层前室(包括合用前室)进行加压送风防烟的新方案,文章叙述并分析了该方案的防烟机理及基本原则,建立了对着火层前室进行加压送风防烟的风量计算模型,算出了加压送风量。最后得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57.
本文为加压送风防烟系列论文之一,文章分析了加压送风防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只向着火层前室(包括合用前室)加压送风防烟的方案,对解决加压防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加压防烟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夏季新风“逐时”冷负荷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中提出了以日为周期的夏季新风(包括渗透风)“逐时”冷负荷计算方法(简称新风“逐时”冷负荷计算法),按逐时湿球温度和逐时焓值的综合表达式计算出了全国几个主要城市的夏季空调室外空气逐时湿球温度和逐时焓值,最后得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59.
提出了以日为周期的夏季新风(包括渗透风)“逐时”冷负荷计算方法(简称新风“逐时”冷负荷计算法)。按逐时湿球温度和逐时焓值的综合表达式计算出了全国几个主要城市的夏季空调室外空气逐时湿球温度和逐时焓值。最后得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60.
现行建筑物外门窗气密性能分级标准中,对各个级别的气密性能指标采用单位缝长渗透量q1和单位面积渗透量q2表述.为提高准确性都是采用100Pa检测压力下的测定值,再换算成外门窗两侧压力差10Pa时的数据,然后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参数.这些只能作为施工验收时确认该项外门窗是否达到所属等级的判定依据.对于设计过程中,实际压差条件下的空气渗透量的计算,这些数据是无法导用的,必须将各级标准进行等效转换.转换时,首先要建立转换的计算数学模型,对模型中的参数如流量系数μ,压力差指数1/N等的取值原则加以确认,转换后的等效参数必须与各个级别指标一一对应.提供设计计算之用,这就是本文的主要目的与任务.由于q2,表述方式的不确定性不唯一性以及与q1不具有等效性,不作转换(请参见论文《对现行国家标准外门窗气密性指标不应采用单位面积渗透量表述的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