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3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陶瓷检测参考样应用于古陶瓷XRF分析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XRF),利用自制的陶瓷检测参考样制作工作曲线,对江西吴城遗址出土的商代原始瓷残片胎中的主、次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其结果与ICP-AES的结果颇为吻合。实践证明,使用该套陶瓷检测参考样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完全能满足古陶瓷样品成分分析的要求,可以用于古陶瓷的检测。  相似文献   
32.
张巽  陈江峰  马林  贺剑锋  王昌燧  邱平 《核技术》2004,27(3):201-206
探讨了古陶器产地多元同位素示踪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前人工作已证明在适当条件下铅同位素组成是古陶产地示踪的有力工具。数据表明钕同位素组成指示意义不大,但锶同位素组成有重要示踪作用。陕西西安秦俑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古陶器的铅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但前者的^87Sr/^86Sr比值(0.717—0.718)显著高于后者(0.715左右)。显然,铅—锶同位素联合示踪增强了判别不同产地古陶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3.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XANES)近边分析,探讨了黑漆古铜镜表面层某些原子周边的信息.Sn原子L3边XANES谱的分析,进一步证明黑漆古铜镜表面SnO2晶格中存在以肖托基缺陷的形式存在掺杂的Fe原子,Sn原子的外层轨道空态少于标样SnO2,被部分填充.Sn原子与O原子的结合程度较标样SnO2低,黑漆古铜镜表面是由Sn(IV)与Sn(II)的氧化态共同组成的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一张纸质人物画像的拉曼光谱、植硅体和淀粉粒分析,认为:①在某些情况下,特殊颜料的拉曼分析结果有助于文物断代。(参植硅体分析可提供造纸原料的特定植物学信息(如科类、种属等),因此,在古代手工纸原料的鉴别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③淀粉粒分析与碘-碘化钾显色反应相结合,或可明确纸张中是否施胶以及施胶剂母源植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35.
用XAFS初探汝瓷釉中Fe的价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汝瓷是我国宋代著名的青瓷品种,其瓷釉结构分析一直是古陶瓷科技研究中的难点.本工作测试了宝丰清凉寺出土汝瓷釉中Fe元素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在数据分析中采用主因子分析法结合线性叠加拟合法分析了古汝瓷釉中Fe的价态比例,利用色差计分析了样品的主波长,结果表明,瓷釉中Fe2 /Fe3 大,则釉色偏青,反之则偏黄.本工作也表明了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非常适合用于古陶瓷无损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36.
利用同步辐射显微CT、XRD和EDXRF对西周倗国墓地出土的一枚釉砂开展无损分析,探讨该枚釉砂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此釉砂珠的石英胎质较为致密,胎料为研磨很细的石英颗粒,与西方釉砂的内部结构相差较大,暗示该样品不是从西方输入。此釉砂珠的制作工艺为,首先围绕圆柱形内芯制作石英胎,然后施釉,烧制后去除内芯;这种工艺可能受当时青铜器铸造工艺和原始瓷制作工艺的影响。显微CT无损分析釉砂的内部结构的优越性,显示其在釉砂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汉镜组织和成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SE、BE.WDS微区成份分析以及X光衍射物相分析等手段,对一块汉镜进行了测试分析,得到了镜体组织和相成份以及镜正面和凹凸不平的反面的表层组织和相成份。这两部份显然不同,前者为α相,α+δ共析体、β′相马氏体结构以及富铅相。后者主要为富锡氧化物以及富锡铜锡合金。分析结果说明,这块汉镜是经过铸造和镀锡两种工艺制备成的。  相似文献   
38.
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甘肃武威博物馆馆藏大藏经用纸的纤维、填料以及染色、书写、绘制材料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察和测试,旨在探明其相关工艺和保存状况。分析结果指出,该大藏经用纸以亚麻、苎麻、构皮及棉花等纤维为原料,经过石灰浸沤及切割、舂捣加工,并以高岭土为填料,制成用于书写经文的纸张。再以靛蓝染色,并以石墨涂敷纸张、赭石描框,最后,以银泥书写经文。该大藏经的保存状况不甚理想,粘连、虫蛀等损害和破损程度都颇为严重,亟待修复保护。此项工作为元明时期河西地区宗教用纸的研究以及该批大藏经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