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具有消臭和抗菌功能的蚕丝纤维及其制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丝纤维通过先在染料溶液中浸渍,再与铜(Ⅱ)离子络合的方法,制得了具有优良消臭性,抗菌性和耐洗性的功能性蚕丝纤维,用电子自旋共振(ESR)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功能性蚕丝纤维的结构,以及对氨气,硫化氢气体的消臭机理,在此基础上试制了消臭抗菌茧衣被胎,经瘫痪病人使用除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2.
固体电解质(solid electrolyte)又称快离子导体(fast ion conductor)或超离子导体(superionic conductor),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其基本特点是:在固态时具有熔盐或液体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近几十年来,在其导电机制,性能研究,新品种开发等方面有很大进展,尤其是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简称 SPE)的出现,使固体电解质的研究成为界于电化学,固体物理,高分子化学之间新兴的边缘学科。为了适应发展,固体电解质的专业期刊“Sotid State lonies”于1980年创刊,至今已报道了大量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3.
本文采用丁苯、顺丁、天然橡胶及乙丙三元胶分别与聚乙炔形成复合膜。初步研究了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发现聚乙炔在复合膜中仍为高度顺式立体定向。聚乙炔-弹性体复合膜为两相体系。聚乙炔-丁苯胶膜较聚乙炔膜显示了较高的抗张强度,耐氧化性能及结构稳定性,是复合膜中较好的一种。复合膜能进行化学和电化学掺杂,电导率为几十至上百欧~(-1),厘米~(-1)。初步探索了复合聚乙炔膜-锂电池的性能,可望作为有用的电极材料应用于全塑电池的制作。  相似文献   
24.
稀土络合催化环氧丙烷聚合——(Ⅰ)聚环氧丙烷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稀土催化体系合成环氧丙烷的特征。发现许多稀土元素的膦酸酯盐和环烷酸盐与三异丁基铝及水组成的三元催化体系是聚合环氧丙烷的优良催化剂。着重研究了钕的2—乙基已基膦酸酯盐[Nd(P_(204)3]体系的聚合情况。所得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可达二百五十万;产物的立体规整性亦较高。研究了水及其它添加组分对催化活性、产物的分子量及等规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以稀土化合物-环烷酸钕盐 Nd(naph)_3、三异丁基铝和水组成络合催化剂,在甲苯溶液中引发环氧丙烷聚合。研究了聚合规律,制得分子量达150万、结晶度可达35%的聚环氧丙烷(PPO)。首次合成PPO与碱土金属盐复合物 CaCl_2·(PPO)_n 和 MgCl_2·(PPO)_n。研究了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电导与其热历史和结晶性的关系,以及碱土金属盐的种类及浓度对电导的影响。MgCl_2·(PPO)_8的电导在80℃时可达7.4×10~(15)Ω~(-1)·cm~(-1)。  相似文献   
26.
以六氟环氧丙烷低聚物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甲基)丙烯酸-β-(全氟烷氧基酰基)乙酯四种新型含氟单体,其结构经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19F-NMR)确证。初步考察了上述单体对丙烯酸酯类紫外光固化涂料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提高含氟组分比例对固化膜的初始水接触角影响较小,但经过加热后处理可显著增强固化膜的疏水性。由此推断,热处理能有效促进含氟侧基向表面迁移,且含氟侧链越长,这种向空气界面富集的倾向尤为明显。当含氟组分占涂料配方的4%~6%(质量分数,下同)时,固化膜的最大水接触角可达到120°。  相似文献   
27.
异戊二烯/丙烯腈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三元稀土催化剂[Nd(P204)3-Al(i-Bu)3-BrCH2CH2Br]以顺序聚合法合成异戊二烯-丙烯腈嵌段共聚物。研究了共聚合反应特征。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表征嵌段共聚物,它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75.6℃,96.5℃),有优良的耐溶剂性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含28.2%丙烯腈的嵌段共聚物(生胶)的断裂强度为0.53MPa,屈服强度为0.50MPa,断裂伸长率为261%,弹性模量为1.86MPa。  相似文献   
28.
用红外光谱分析法研究了SmCl_3,GdCl_3及ZnCl_2掺杂稀土聚乙炔的氧化过程及氧化动力学。不同聚乙炔样品的氧化在1200小时内由一个或两个区域服从一级动力学行为。掺杂聚乙炔的表观氧化速率与掺杂剂种类及掺杂量有关,一般较未掺杂聚乙炔的氧化速率慢。聚乙炔的氧化过程中先发生氧对聚乙炔的掺杂,接着掺杂和氧化同时进行。发现I_2及FeCl_3对掺杂改性的稀土聚乙炔进行再掺杂可得到高电导率聚乙炔膜。此种聚乙炔膜的电导率随时间衰减较未改性掺杂的慢,显示出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9.
稀土催化剂合成精细高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用稀土催化剂合成超高分子量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氯丙烷、聚环硫丙烷、聚(ε-己内酯),以 CO_2为原料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不饱和聚酯、聚丙烯酸酯类等系列精细高分子。  相似文献   
30.
稀土络合催化环氧丙烷聚合——Ⅱ聚环氧丙烷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3)~C-NMR波谱研究了稀土聚环氧丙烷的微结构。通过分析不同水铝比的催化体系所得产物的(13)~C-NMR谱图,初步探讨了聚合机理。以Lorentz线型模拟不同级分聚合物的(13)~C-NMR谱,用计算机进行分峰处理。定量估算它们的等规度。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得不同微观结构聚环氧丙烷的结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