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工业技术   6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由于甘地等人采取将宗教介入政治的民众动员策略,印度国大党带有深深的印度教特征,在党的重大决策上,宗教因素往往成为其领导人的重要考虑因素.国大党的这一教派主义特征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印度社会的演变造成了不容低估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2.
金红石浮选中消除Ca^2+对石英活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83.
矿物湿法超细磨矿中助磨剂的作用效应及其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考察硬脂酸钠对重质碳酸钙-水矿浆粘度的影响和因硬脂酸钠在重钙表面吸附而导致的颗粒表面自由能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湿式搅拌磨细磨重质碳酸钙磨矿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助磨剂的各种作用效应及其程度。结果表明,助磨剂对矿物湿法细磨的助磨作用是改善矿浆流变性和吸附降低颗粒表面自由能两种效应综合的结果,其中前一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8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车辆数量不断上涨。随之而来酒驾交通事故频繁出现,造成严重社会影响。除了立法方面完善和管制,还应关注酒驾车辆及驾驶员的检测力度和方式,从根本上控制酒驾并遏制其危害行为的发生。目前采用的防酒驾系统具有较好实用性,但在降低查处人力和财力基础上,如何防止检测时作弊、主动实时检测、识别车内其他人饮酒而驾驶员没有饮酒等情况存在问题,而本系统采用多通道融合方式能够有效解决酒驾检测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天然沸石搅拌磨湿法超细磨矿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型和工业型试验,研究了湿式搅拌磨细磨天然沸石的工艺技术。经对各项磨矿条件的优化,取得了最佳的技术和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86.
采用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和吸附强度试验等手段,研究了重质碳酸钙搅拌磨湿法超细磨矿中,采用钛酸酯偶联剂(NT2)对其进行表面改性时,NT2与重钙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NT2以化学和物理作用两种方式在矿物表面吸附,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还建立了NT2在矿物表面的化学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87.
搅拌磨湿法超细磨矿过程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搅拌磨湿法超细磨矿过程的动力学特性。根据某煤系煅烧高岭土的磨矿试验结果,建立了磨矿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参数,分析了搅拌磨湿法麻矿对各粒级的适用性和表现出的粉碎效率。  相似文献   
88.
由于水泥是混凝土最主要的原材料,如果其碱含量过高,就会引起混凝土总含碱量的超标,从而增加后期混凝土开裂的概率。因此,准确测试水泥中的碱含量是保证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前提。由于传统碱含量测试方法缺乏细节描述,在试验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大的试验误差。本文提出火焰光度计法测定水泥含碱量影响因素分析。重点在于分析其影响因素(制样、工作曲线、仪器设备),发现其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出了具体的规避策略,从而提高碱含量检测的精度。经过试验可以得出:吸取氢氟酸钠是否使用玻璃滴管、制样时是否使用符合要求的蒸馏水,火焰光度计工作曲线调零为影响水泥含碱量测试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9.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近机类、非机类各个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之一,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提出了基于P-MASE模型与当堂对分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首先,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含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三维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不仅增加研究性学习项目,还把学科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及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接着,构建涵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阶段教学活动,并重点在课中融合了P-MASE模型与当堂对分教学环节;最后,建立了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考核的多元评价方法。以“机械设计基础”的“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为例,详细论述了该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研究发现该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0.
煤吸附、解吸瓦斯过程中会伴有明显的热效应,其变化规律对煤与瓦斯突出等瓦斯灾害预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利用自行设计搭建的多参量煤吸附、解吸热效应测试实验系统,开展0. 5 MPa、0. 8 MPa、1. 1 MPa 3种压力下,烟煤对于CO2、N2、CH4 3种气体吸附、解吸过程中压力、温度和热流测试实验,综合分析了烟煤吸附、解吸过程中热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烟煤试样吸附、解吸过程中,煤壁上热流密度变化分为5个过程:①抽真空阶段,热流迅速增大,后缓慢减小到0;②充气阶段,热流与充气速率呈正相关;③吸附阶段,热流先快上再快下最后缓慢下降;④放气阶段,热流与泄压速率呈正相关性;⑤解吸阶段,分为快速下降和缓慢上升两阶段。(2)实验中,N2、CH4、CO2 3种气体在相同气压下,吸附、解吸最大热流密度值依次增大;相同气体在3种不同压力下,最大热流密度值随气压升高依次增大。(3)推导出的吸附、解吸过程中热量的理论值始终大于实验值,但整体趋势一致。(4)热流密度参量具有流入、流出方向矢量特征,比温度指标优越,热流密度与热量传递变化规律一致,可以很好地表征烟煤吸附、解吸热效应变化规律,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新指标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