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41.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作为重症病房内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发病率日益增高,造成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预后不佳。因此,重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本文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加以介绍,以期对广大医护人员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42.
结缔组织病的肺部表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结缔组织病是一组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种脏器,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疏松结缔组织发生黏液性水肿、类纤维蛋白变性、小血管坏死和组织损伤。由于支气管一肺血管和肺间质及胸膜均富含结缔组织,因此结缔组织病常有肺部表现。呼吸系统中呼吸肌、胸膜、肺实质或肺血管均可受累。肺部表现多发生于已确诊的结缔组织病患者,但也可先于结缔组织病。各种结缔组织病胸膜或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一(见表1),现简要概述结缔组织病的肺部表现。  相似文献   
43.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培养-增强套式PCR法、支原体培养和微量板凝集试验(MAG)检测67例肺炎患儿MP的感染.结果培养-增强套式PCR法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法(P<0.001)和单份血清检测(P<0.01).双份血清MAG的检出率和培养-增强套式PCR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培养-增强套式PCR法是检测MP感染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头孢米诺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头孢米诺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96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头孢米诺治疗,每次1g静脉滴注,1次/12 h或8 h,疗程7~14 d. 结果治疗痊愈率78.4%,总有效率92.6%,细菌清除率90.9%,药物不良反应率2.1%. 结论头孢米诺可经验性地用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45.
问题1解说 患者为青年人,病程中发热不突出,而以干咳为主要症状,也就是说干咳为临床突出表现。在此背景上诊断的肺炎,临床上应进行详细分析,以对其病原学进行认定,有针对性地治疗。  相似文献   
46.
1999-2003年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1999-2003年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菌素类、单环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显示高水平耐药并且呈上升趋势.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率最低,2003年分别为25.0%、15.6%和16.0%.结论对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应该根据药敏试验足量、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7.
患者,女22岁。 主诉 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2年。 现病史 患者于2年前夏季某一天无诱因出现打喷嚏、流眼泪,随之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伴大汗,自觉有“呼气不尽”的感觉,自己能听到喉部“咝咝声”。急到当地医院就诊,经静脉注射氨茶碱后很快缓解。缓解后,有轻咳,咳出少许白色稀薄痰液。以后的两年时间里,经常在春夏之交时节出现上述类似发作。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相似文献   
48.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初期人类发现的第1个抗生素--青霉素在临床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随着青霉素的大量使用,1944年Kirby[1]第1次在科学杂志报道了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E.coli)感染时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凋亡与半胱氨酸蛋白酶-3/-9(caspase-3/-9)的关系。方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为指标,研究E.coli感染对U93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ELISA方法检测caspase-3/-9蛋白酶活性。结果当U937细胞∶E.coli为1∶20时,E.coli感染U937细胞0,10,20,30,60,90min时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3.02±0.78)%,(6.67±1.34)%,(10.56±1.02)%,(33.92±2.66)%,(46.98±3.12)%和(69.02±4.69)%,呈时间依赖性。感染30,60,90min时,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caspase-3/-9蛋白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也逐渐增高,与细胞凋亡程度基本一致。caspase-3/-9蛋白酶的抑制剂Z-DEVD-FMK和Z-LEHD-FMK能够抑制E.coli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结论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在E.coli感染过程中存在凋亡,caspase-3/-9参与了该凋亡过程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大肠杆菌感染对人巨噬细胞系U937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E.coli)感染与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Annexin 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Giemsa染色等细胞形态学观察为指标,研究E.coli感染对U93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Giemsa染色:E.coli感染10,20 min(U937:E.coli=1:20)后偶见细胞凋亡,感染30,60及90min时可见许多细胞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并可见凋亡小体;Annexin V FITC/PI双染可见U937细胞凋亡百分率随E.coli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感染30,60及90min时,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1).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当细胞与细菌浓度比较低时(1:10)即可引起部分U937细胞发生凋亡,U937细胞凋亡百分率随E.coli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且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二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结论:E.coli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诱导U93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