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4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远红外热像诊断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HR型医用远红外热像仪检查了55例患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组。所测病变区有特点:颌面部恶性肿物以局部温度增高为主要表现,与相对应区温度高出1-3.5℃,多在2℃以上,下唇癌中央坏死溃烂可表现为中心温度减低,与邻近区低2-2.5℃;颌面部炎症表现为弥散性温度增高,与相对应用高出1-2℃,颞下凳关节疾病表现为颞肌明显温度增高,多 对应用高出1-2  相似文献   
102.
<正>2001年12月7~9日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01年常委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主任委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口腔医学院校的近二十位院长、专家、教授汇聚一堂,共同憧憬并展望了二十一世纪口腔医学教育的美好前景,讨论了未来口腔医学教育面临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战略。会上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张震康教授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Sonichedgehog(Shh)在小鼠胚胎颌面部正常发育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Shh在小鼠胚11.5d,13.5d及17.5d颌面部的表达情况。结果 Shh在胚胎11.5d, 13.5d及17.5d的颌面上下颌突均有表达,且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但在上下颌突之间表达没有差异,在上 皮和结缔组织之间表达基本无差异。结论 Shh在小鼠胚胎颌面部正常发育有明显表达,提示Shh可能参与颌面 部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4.
基因转导及组织工程重建涎腺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涎腺功能低下或丧失在临床上很常见,目前尚无较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涎腺基因转导及组织工程等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涎腺功能重建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通过传导腺病毒介导的水通道基因治疗涎腺放射损伤,已在美国获批进入临床实验,长期稳定的载体介导的水通道基因在大型动物的临床前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05.
唾液量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唾液分泌的研究是唾液腺功能的基础研究,也是涉及口腔生理、生化、微生物及临床等多学科的基础研究。我们对唾液的收集方法、生理状态及病理状态下唾液的分泌情况进行了综述。一、唾液的收集方法唾液收集分全唾液收集和单个腺体的唾液收集。收集应在早晨、空腹、安静房间...  相似文献   
106.
Hox基因调节因子的作用 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在Hox基因的正确空间和暂时性调空中起到一定的作用[1],从理论上讲其抑制子的变异是造成Hox基因异位表达的主要机制.果蝇polycomb基因是homeotic基因的抑制剂,用以控制其在不应表达的区域关闭作用.当它们发生变异时homeobox基因则会发生异位表达.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实验用小型猪腮腺细胞在体外原代培养条件及观察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摘取 4月龄实验用小型猪的腮腺组织 ,应用混合胶原酶多步消化、分离腮腺细胞 ,在含有 5 0ml/L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转铁蛋白等的HamF12培养基中培养。通过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所得细胞 ,并对其蛋白分泌与调节功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首次在体外成功培养小型猪腮腺细胞 ,细胞在体外存活 3周以上。在培养液中加入 5 0ml/L胎牛血清最适于腮腺细胞的生长。培养液中加入异丙肾上腺素能促进培养腮腺细胞的蛋白合成与分泌。结论 :成功建立了小型猪腮腺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体外培养的小型猪腮腺细胞具有蛋白合成及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08.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lterations of saliva nitrate and nitrite level in patients with oral candidiasis. Methods Parotid saliva and whole saliva were collected from 33 patients and 34 healthy volunteers.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 and nitrite in saliva were deter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llow-up observation was performed on 10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ith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or paired-samples t test at α=0. 05.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s and secretion rate of parotid saliva nitrate in patient group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49. 70±0. 50) vs (21.51±0. 60) mg/L (t=2. 692,P=0. 009) and (27.71±0. 50) vs (12. 55±0. 60)μg/min (t=2. 554, P=0. 013),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and secretion rate of nitrate and nitrite [nitrate: (6. 46±0. 94) vs (1.11±0. 70) mg/L (t=3.792,P=0.000); nitrite: (8.48±0.58) vs (3.39±0.53) mg/L (t=2.888,P=0.005); nitrate secretion rate: (10. 57±0. 91) vs (2. 10±0. 74)μg/min (t=3.464, P=0. 001) ; nitrite secretion rate:(13.91±0.55) vs (6.42±0.58)μg,/min (t=2.397,P=0.020)]were revealed in whole saliva of patients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nitrate and nitrite levels were also observed i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especially the changes of parotid saliva nitrate secretion rate [(37. 50±0. 50) vs (14. 34±0. 64)μg/min (t=3. 142, P=0. 012)], whole saliva nitrate [(14.29±1.01) vs (2. 59±1.03) mg/L (t=3.475, P=0. 007)]and whole saliva nitrate secretion rate [(25.97±0. 93) vs (4. 12±1.00)μg/min (t=3. 922,P=0. 003)].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salivary nitrate and nitrite level in patients with oral candidiasis is conside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host defense reaction.  相似文献   
109.
创刊词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在2010年新春来临之际,国内第一本关于口腔生物医学的专业学术期刊<口腔生物医学>创刊出版了!这无疑是我国口腔医学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口腔生物医学研究的学者和研究生的幸事.从此,国内从事口腔生物医学研究的工作者有了自已的学术交流杂志平台.  相似文献   
110.
医学中发展最迅速最有前景的部分当属医学生物学,它从分子水平解读生命的存在及变化,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医学生物学对医学各方面的影响不断增加,包括基础和临床诸多学科.因此在医学教学中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包括口腔医学教育.现就医学生物学进展,医学生物学进展对口腔医学的影响及口腔医学教育的调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