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日趋多样化的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重新设计教学和组织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总体效果。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中用以显示教学信息的手段或载体,如传统的教学媒体有黑板、图片、模型;现代教学媒体有投影、幻灯、电视录像、计算机等。不同的媒体其功能、对象、条件、效果各不相同,巧妙组合和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可达到扬长避短、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组织学是医学生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余甘子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幼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防治作用。方法 48只3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二甲双胍组和余甘子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其余组进食高脂饲料,每日定时灌胃:二甲双胍组予二甲双胍混悬液250 mg/kg,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余甘子提取物250、500和1 000 mg/kg,对照组、造模组予等量生理盐水,饲养及给药6周。检测:①体质量、肝重,计算肝指数;②测血清AST、ALT、TG、LDL、GLU、CHO、INS含量,计算HOMA-IR指数;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进行NAS评分。结果造模组体质量、肝重、ALT、AST、CHO高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体质量低于造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ALT、AST、CHO低于造模组(P0.05),中剂量组ALT、AST、CHO、LDL低于造模组(P0.05),高剂量组ALT、AST、CHO低于造模组(P0.01)。各剂量组NAS分值较造模组下降(P0.05),肝细胞脂肪变有改善。结论余甘子提取物可减轻高脂饲料诱导的幼鼠肝脂肪变病变程度,改善肝功能,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移植视网膜神经元的分子、发育 ,神经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及其与周围环境、视觉中枢的联系 ,以探讨神经组织的发育规律及其再生和可塑性。方法 用胚 14dSD大鼠视网膜移植至P1大鼠中脑左侧上、下丘间 ,同时摘除P1鼠右眼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化。结果 移植视网膜具有正常视网膜的各层结构和相似的生长发育规律 ,并能合成相关的神经性物质。结论 胚胎视网膜脑内移植后能存活且保持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 ,具有正常视网膜一样的组织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4.
背景近年的移植实验表明,移植视网膜内能合成相关的神经活性物质,但移植视网膜内神经活性物质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情况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移植视网膜神经元的分化、发育,神经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及其与周围环境、视觉中枢的联系,以探讨神经组织的发育规律及其再生和可塑性.设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两所大学的组胚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8/2003-03在广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96只,雌雄不限.干预用胚14 d SD大鼠视网膜移植至P1大鼠中脑左侧上、下丘间,同时摘除P1鼠右眼,术后第9天移植视网膜的发育时间与生后第1天正常视网膜相当,记为TP1,余类推,应用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化.主要观察指标移植视网膜和移植视网膜神经元的发育及形态观察.结果移植视网膜具有正常视网膜的各层结构和相似的生长发育规律,并能合成相关的神经活性物质.移植视网膜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开始出现于TP4,TP12时阳性神经元数量达到高峰,TP22后阳性神经元数目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结论胚胎视网膜脑内移植后能存活且保持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具有正常视网膜一样的组织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5.
组织胚胎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三年来组织胚胎学在教学文件、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推行素质教育以及科研、师培、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及取得的成绩;提出下世纪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新时期学科教学改革的目标、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以及如何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等。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段大鼠正常视网膜及移植视网膜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情况及其定位分布,以及移植视网膜能否与视觉中枢建立功能联系。方法:应用NADPH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和c—f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结果:(1)正常大鼠视网膜N0S阳性神经元最早出现于生后第5天,第18d数量达到高峰。(2)移植视网膜具有正常视网膜的各层结构和相似的生长发育规律,移植视网膜NOS阳性神经元在生后第4d出现,第12d数量达到高峰,第22d后降至正常成年鼠水平。(3)移植视网膜接受光刺激后,一侧或双侧上丘浅层出现明显的c-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结论:根据NOS阳性神经元的定位、分布,推测其为无长突细胞、移位无长突细胞及节细胞;移植视网膜能与宿主视觉中枢上丘建立功能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