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12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是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各种生物防治方法的逐渐深入研究,生物防治这一措施将在大豆生产上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与为害发挥重要作用。对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线虫研究室及部分国内外的线虫研究室在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讨过去生防措施的利弊,探索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的新方法,为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病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2.
将番茄种子分别用237株真菌处理后,在温室接种南方根结线虫,从中筛选获得了1株具有诱导番茄抗南方根结线虫的青霉Snef1216.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摇瓶发酵条件:培养时间8 d,摇瓶转数150 r/min,pH9.0,接种量20%,装液量50 mL(100mL三角瓶).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  相似文献   
93.
采用RT-PCR技术结合基因组步移技术,从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中克隆了热激蛋白70基因(Hsp70)的全长cDNA序列(Hg-Hsp-70),全长1 953 bp,GenBank登录号为FJ816100.1。碱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含有9个外显子与8个内含子,与其它线虫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65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70.7 kD,具有2个Hsp70基因家族的签名序列,与其它线虫的该基因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Hsp70pEASY-E1,采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当IPTG终浓度为0.2~1.2 mmol.L-1时均能显著诱导表达;以终浓度0.8 mmol.L-1的IPTG诱导5 h蛋白表达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4.
对3个大豆品种辽豆10、PI88788和PI90763子叶展开后同时接种大豆胞囊线虫1号、3号和14号生理小种.分别于接种后6、12、18、24和30 d取样,测定各品种根部丙二醛含量、电解质渗透率以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3项生理指标,分析不同大豆品种接种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后生理变化以及各品种与所接种线虫的抗性关系.结果表明:PI88788接种大豆胞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和PI90763接种14号生理小种后3种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而 PI88788接种大豆胞囊线虫3号和14号生理小种后3种生理指标略高于对照;PI90763接种大豆胞囊线虫1号和3号生理小种后3种生理指标略高于对照.试验结果表明PI88788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和14号生理小种具有一定的抗性;PI90763对于大豆胞囊线虫1号和3号生理小种具有一定的抗性.不同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的抗病性与接种SCN后大豆植株内丙二醛含量、电解质渗透率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广西八角根围土壤真菌13个属1 329株, 利用贝氏皿浸渍法对其发酵液进行了杀线虫活性筛选, 计算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抑制率及对2龄幼虫(J2)致死率的影响。菌株Gisf326、Gisf495和Gisf415发酵液原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6.67%、83.33%和73.33%, 发酵液20倍稀释液对J2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13%、87.81%和93.38%; 经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 3种真菌分别为淡紫拟青霉( Paecilomyces lilacinus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 和日本曲霉( A. japonicus )。本研究为植物线虫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生防真菌资源。  相似文献   
96.
为了明确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发生分布及致病性分化情况,同时也为我国大豆胞囊线虫防治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豆胞囊线虫种群监测工作,对2012-2014年国家大豆产业体系的29个大豆试验站所辖150个示范县进行大豆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检测,并在国际统一的鉴别寄主上进行生理小种鉴定。明确了大豆胞囊线虫在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发生分布,总检出率达69.4%。并对其中11个群体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生理小种5个,即1、2、3、4和14号生理小种。其中安徽宿州、甘肃镇原、内蒙古赤峰、陕西延安和宁夏银川的鉴定此前未见报道。2012-2014年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病害的发生比较严重,平均胞囊量高达99个·L~(-1),我国大豆胞囊线虫致病性分化并无明显变化,鉴定结果中1、3和4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较高,为72.7%。  相似文献   
97.
2015年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种类与危害程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近年来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发生的种类和发病程度,于2015年对东北三省部分地区大豆病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常见有20种病害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是大豆根腐病,三省平均的病情指数为49.81,发病率98%;其次是大豆胞囊线虫病,平均病情指数46.53,发病率82.67%;叶部病害以大豆霜霉病发生最为严重和普遍,平均病情指数33.01,发病率64%,其次褐纹病发病率在叶部病害中最高,达70%,但病情指数略低,为18.61.大豆细菌性角斑病有演变成主要病害的潜在风险.个别病害如大豆灰斑病在黑龙江省发生仍较为严重.少数病害仅在单独省份地区发生.本研究结果将为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可持续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8.
选用具有拮抗作用的根瘤菌L396,对影响该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菌龄为对数生长中期,培养液中加入0.5%青霉素可以促进原生质体的形成,在溶菌酶浓度1.5 mg.mL-1、酶解温度为35℃的情况下可以较快较好的产生原生质体,同时显微观察了原生质体的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99.
新型复合型生物种衣剂SN102田间防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安全有效地解决大豆苗期根部多种病害复合侵染的问题,利用微生物多样性及诱导抗病性理论,在辽宁省沈阳康平基地与黑龙江大庆基地,对新研发的一种兼抗大豆胞囊线虫与根腐病的新型复合型生物种衣剂SN102进行了为期2年的田间防治效果验证试验。生物种衣剂SN102是由本实验室自主研发,由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Sneb482、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Sneb545、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Sneb183和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Snef805 4株生防菌株作为有效活性物质组合混配制成。结果表明:SN102对大豆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两年的平均胞囊抑制率分别为37.80%(康平)和28.95%(大庆),对大豆幼苗根腐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16.31%(康平)和29.57%(大庆),同时对大豆的平均增产率分别达到21.10%(康平)和12.36%(大庆)。SN102在不同地域的防病增产效果较稳定,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更好地利用花生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工作,对300份花生种质资源在江淮区域的农艺性状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结合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花生种质8个农艺性状中,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结果数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与单株生产力极显著负相关;主茎高与单株结果数显著负相关。采用Ward法在平方欧式距离D2=4时,将供试种质材料划分为三大类群。同一类型的种质其地理来源有不同,同一地理来源的种质其类型有不同,同一类型或者同一地理来源的花生种质亲缘关系非最近。江淮区域花生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结果为江淮区域花生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