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303篇
  免费   35542篇
  国内免费   25929篇
医药卫生   434774篇
  2024年   826篇
  2023年   4943篇
  2022年   10054篇
  2021年   18295篇
  2020年   14416篇
  2019年   11763篇
  2018年   12201篇
  2017年   11779篇
  2016年   10814篇
  2015年   16973篇
  2014年   21161篇
  2013年   19344篇
  2012年   28836篇
  2011年   32375篇
  2010年   21956篇
  2009年   17891篇
  2008年   21769篇
  2007年   21511篇
  2006年   20480篇
  2005年   19536篇
  2004年   12912篇
  2003年   12430篇
  2002年   10087篇
  2001年   8666篇
  2000年   8427篇
  1999年   8409篇
  1998年   5265篇
  1997年   5074篇
  1996年   3963篇
  1995年   3719篇
  1994年   3139篇
  1993年   2029篇
  1992年   2428篇
  1991年   2127篇
  1990年   1793篇
  1989年   1558篇
  1988年   1283篇
  1987年   1143篇
  1986年   946篇
  1985年   678篇
  1984年   370篇
  1983年   271篇
  1982年   144篇
  1981年   170篇
  1980年   115篇
  1979年   154篇
  1978年   73篇
  1977年   53篇
  1974年   42篇
  1972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超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将微导管送入阻塞部位,给尿激酶75万U,0.9%氯化钠50ml,用微量泵以100ml/h的速度推注,注药前后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结果11例血管通率,67%,4周疗效基本痊愈:82%,显著进步:18%,显效率:100%。结论超早期溶栓能恢复血流灌注,可阻断脑梗死的病理过程,避免脑细胞的坏死,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82.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rous hollow silica nanoparticles (PHSN) for controlled release applic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orthogonally designed experiments, the optimal synthesis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HSN were obtained and the produced PHSN were characterized by BET, SEM, TEM and IR.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revealed their hollow shell-core structure and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size and shape of PHSN are determined by the templating CaCO3 nanoparticles. The produced PHSN were applied as a carrier to study the controlled release behaviors of Brilliant Blue F (BB), which was used as a model drug. Being loaded into the inner core and on the surfaces of the nanoparticles, BB was released slowly into a bulk solution for about 1140 min as compared to only 10 min for the normal SiO2 nanoparticles, thus exhibited a typical sustained release pattern without any burst effect. In addition, higher BET of the carriers, lower pH value and lower temperature prolonged BB release from PHSN, while stirring speed showe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release behavior. It showed that PHSN have a promising future in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83.
护理业务流程再造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护士对护理业务流程再造的知晓度及需求,找出流程再造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广东省16所县级以上医院287名护士对护理业务流程再造的认识情况。结果护士对护理流程再造的知晓现状与临床状况不尽人意;护士认为进行护理流程优化再造是必要的和重要的;现有的护理流程存在的问题是流程流于形式、不完善及实用性不强。结论要进行护理流程再造,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在职培训,设计精简、方便、实用的护理流程。  相似文献   
984.
目的观察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过敏性疾病进行脱敏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生物共振治疗仪对13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测定,并对其中63例进行系统的脱敏治疗。结果63例患者脱敏治疗的总优良率为82.5%。变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变应性皮炎较单纯变应性皮炎合并其他过敏症患者的疗效显著(P<0.01)。结论生物共振脱敏治疗无任何不良反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85.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分析用排粪造影法探讨便秘成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排粪造影者276例资料和图像。结果:在便秘患者中总体阳性率为57.1%,其中功能出口性梗阻者占总体阳性中95.2%,而器质性出口梗阻为4.8%,女性患者以直肠前突多见,男性患者以直肠黏膜脱垂多见。结论:排粪造影对下消化道便秘成因的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指导临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86.
李红  强大平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975-977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鼠运动后红细胞数量,Hb浓度及体重等一般情况的检测,拟对其施加不同负荷的训练,观察训练后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及红细胞膜脂质成分的变化,进一步讨论运动后红细胞功能及机体机能所发生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小负荷的运动训练通过改善RBCM脂质组成,增加p/c比值、增强其抗氧化能力等增加RBCM流动性,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加,有利于其运氧功能的发挥。大负荷训练后RBCM流动性下降,提示不同负荷的运动训练会引起机体产生不同的变化,进而导致机体运动水平上的差异,整体携氧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87.
988.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38例临床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及肾功能可逆性的相关因素和生存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1~2003-12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1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中38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中有38例(41·8%)合并肾功能不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病程进展更快,贫血更严重,血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质量浓度更高,以及尿蛋白量更多,同时对化疗的反应更差及生存时间更短。其中34·2%的患者肾功能不全是可逆的,血肌酐和LDH是肾功能可逆的独立预测因素。肾功能可逆患者的生存时间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ox生存多因素分析发现肾功能可逆性(B=1·294,EXP(B)=3·647,P=0·001)是与生存惟一相关的因素。结论肾功能不全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并发症,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可以恢复正常,血肌酐水平和LDH水平是肾功能可逆的重要因素,肾功能可逆性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89.
目的 观察推拿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用肌张力测定仪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肌张力显著降低(P<0.01).结论 推拿手法可显著缓解卒中后患者肌张力增高.  相似文献   
990.
目的 建立参七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的薄层色谱(TLC)法。方法 将三七、人参、丹参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并制成胶囊。采用TLC法,对参七胶囊进行定性鉴别。以三氯甲烷-甲醇-水(65:35:10)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检测人参皂苷Rb1、Rg1,三七皂苷R1;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8:5:0.8)为展开剂,2%三氯化铁溶液与1%铁氰化钾溶液(1:1)为显色剂,检测原几茶醛。结果 用TLC法分别检出参七胶囊中含人参皂苷Rb1、Rg1,三七皂苷R1及原儿茶醛。结论 本品制备工艺可靠,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