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28篇
  免费   9416篇
  国内免费   5873篇
医药卫生   108917篇
  2024年   274篇
  2023年   1134篇
  2022年   2648篇
  2021年   3594篇
  2020年   3183篇
  2019年   1904篇
  2018年   1990篇
  2017年   2582篇
  2016年   2043篇
  2015年   3646篇
  2014年   4798篇
  2013年   5894篇
  2012年   8079篇
  2011年   8487篇
  2010年   7960篇
  2009年   7051篇
  2008年   7241篇
  2007年   7098篇
  2006年   6262篇
  2005年   4941篇
  2004年   4058篇
  2003年   3860篇
  2002年   3202篇
  2001年   2743篇
  2000年   1889篇
  1999年   758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苏州市学生近视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近视的风险模型,为学生近视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招募苏州市四至十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学生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用眼环境、读写习惯、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睡眠及父母近视史等,现场测量教室照明,对每名学生进行屈光检测和裸眼远视力检查。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Framingham模型构建近视风险评分模型。结果 本次纳入9~18岁学生2 859人,近视2 264人,近视检出率为79.1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 1.544,95%CI:1.258~1.896)、年龄(OR = 1.404,95%CI:1.325~1.487)、父母近视(一人近视:OR = 2.114,95%CI:1.694~2.638;均近视:OR = 3.450,95%CI:2.590~4.594)、黑板面照度不合格(OR = 1.316,95%CI:1.017~1.703)和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OR = 1.464,95%CI:1.099~1.950)是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Framingham近视风险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733~0.777),最佳临界值点为6.6,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70.9%,约登指数为39.21%(95%CI:34.90%~42.35%)。结论 Framingham近视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较好的近视预测能力,可用于近视的健康管理和干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湖南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菌株耐药情况,为做好伤寒、副伤寒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湖南省伤寒、副伤寒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三间分布特征,对各市州分离上送的67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采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10年间湖南省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9 888例,死亡0例,年均发病率1.47/10万。发病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为主,5—9月为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湘南和湘西地区。2011—2020年湖南省共报告4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暴发场所均为学校,传播途径均为水型传播。67株伤寒、副伤寒菌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和厄他培南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为98.5%;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为97.0%;对头孢唑林、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敏感性较低(<10%)。55.3%菌株对三类及以上抗生素耐药,发现1株同时对8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湖南省伤寒、副伤寒发病呈持续低发状态,局部地区存在暴发。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疫情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993.
优化医防融合体系筹资机制设计,提升其实施有效性,对加快实现国家医防融合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文章从筹资责任、筹资渠道、筹资标准和筹资监管4方面分析了我国医防融合筹资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地黄在中药类保健食品中生熟异用下的配方规律。方法:收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公布的生、熟地黄保健食品数据,对其保健功能及中药组方等进行统计,运用Apriori算法和Kulc、不平衡比参数对地黄生熟异用的保健食品配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保健食品中,生地黄主要用于辅助降血糖,熟地黄主要用于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改善营养性贫血。在辅助降血糖类生地黄保健食品中,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阴药、解表药、解热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生地黄-黄芪-苦瓜;在增强免疫力类熟地黄保健食品中,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熟地黄-党参-阿胶;在缓解体力疲劳类熟地黄保健食品中,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阳药、补阴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熟地黄-人参-淫羊藿、熟地黄-人参-枸杞子;在改善营养性贫血类熟地黄保健食品中,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血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熟地黄-黄芪-阿胶、熟地黄-黄芪-当归。结论:地黄在保健食品中的使用遵循生熟异用的规律,在不同保健功能中,组方配伍基本符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可为生、熟地黄保健食品研发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古代经典名方二妙散(EMS)对DBA/1小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的影响。方法 按体质量将20只DBA/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IA组,EMS(5.4 g·kg-1)组及甲氨蝶呤(MTX,0.5 mg·kg-1)组。CIA组、EMS组及MTX组在第1天以等体积牛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DBA/1小鼠,于第21天以等体积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弗氏佐剂于尾根部有别于第1次免疫部位免疫DBA/1小鼠建立CIA模型(此为第2次免疫),并于第2次免疫当天开始灌胃给药,除MTX为每周3次外,其余每天1次,共给药28 d。第22天开始观察CIA小鼠的关节红肿等症状并进行关节炎评分,第49天取材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CIA小鼠关节滑膜炎症的情况;免疫荧光(IF)双标法检测CIA小鼠关节中CD4+T细胞中Th17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7(IL-17)和Treg细胞标志物叉头框转录因子P3(FoxP3)在关节滑膜中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及淋巴结中Th17和Treg的细胞比例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CIA组小鼠关节滑膜炎症情况明显,小鼠关节结构严重紊乱,关节软骨及骨破坏明显,骨侵蚀严重(P<0.01);小鼠关节组织中Th17/Treg值显著升高(P<0.01);小鼠脾脏及淋巴结中Th17的细胞表达比例显著增高(P<0.01),Treg细胞表达比例显著减少(P<0.01);与CIA组比较,EMS组和MTX组两组小鼠关节结构均相对正常,骨侵蚀、骨破坏较轻,关节面相对完整光滑;EMS组和MTX组两组中Th17/Treg值显著降低(P<0.01);小鼠脾脏及淋巴结组织中,EMS组、MTX组Th17细胞表达比例显著降低(P<0.01),Treg细胞的表达比例显著增加(P<0.01)。结论 EMS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抑制CIA小鼠中Th17细胞的表达,促进Treg细胞的表达,进而治疗RA。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索不同病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舌象特点及中医证候差异。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就诊的pSS患者,根据病程(短病程<5年,中病程5~10年,长病程>10年)分组,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两两比较以P<0.01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以2年为段,选择有组间差异的证候及特异性舌象要素进行卡方趋势检验,分析舌象与证候随着病程变化的趋势性。结果:共纳入193例pSS患者,短病程85例(44.0%),中病程69例(35.8%),长病程39例(20.2%)。舌色红绛,舌体裂纹、瘦薄、少津,苔燥是pSS常见舌象特点,且不同病程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中病程患者比较,短病程患者更易见淡红舌(χ2=6.407,P<0.017);与长病程患者比较,短病程患者更易见厚苔(χ2=6.784,P<0.017)、痰湿证(χ2=11.545,P<0.017),更少见气虚证(χ2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健脾活骨方(JPHGP)对酒精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蛋白激酶B/c-Jun氨基末端激酶/p38 MAPK(Akt/JNK/p38 MAPK)信号通路探索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鸡胚尿囊膜实验、胸主动脉环实验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迁移、侵袭、黏附和管腔形成实验,在有或无酒精诱导条件下,观察JPHGP不同质量浓度8、16、32 μg·L-1对血管新生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UVEC中Akt、JNK、p38 MAPK等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脉环周围微血管数目及长度均减少,HUVEC的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降低(P<0.05,P<0.01);JPHGP 16、32 μg·L-1组作用后能明显升高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长度(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JPHGP 8、16、32 μg·L-1组能浓度依赖地增加胸主动脉环周围微血管数量(P<0.05,P<0.01),JPHGP 32 μg·L-1组能升高胸主动脉环周围微血管长度(P<0.05);JPHGP 16、32 μg·L-1组均能增强HUVEC的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p-JNK/JNK、p-p38 MAPK/p38 MAP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JPHGP 8、16、32 μg·L-1组的p-p38 MAPK/p38 MAP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JPHGP 16、32 μg·L-1组的p-JNK/JNK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JPHGP对酒精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JNK/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相关研究结果将为JPHGP“健脾活血”功效阐明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在设计随机对照试验(RCT)时,如果对照组存在患者招募和入组困难的情况,就会影响试验整体实施。近年来,真实世界数据(RWD)作为除RCT之外的数据来源,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药RCT中可以尝试采用将RWD作为对照组的研究设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中医药RCT西医对照组患者入组困难的问题,同时能提供有力证据来评价中医药的疗效。倾向评分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真实世界研究中混杂因素的处理,该文对RCT采用RWD作为对照组的这类设计中,基于倾向评分法常见的4种研究设计形式以实例分别进行了介绍,包括不对称随机分配、基于倾向评分分层法的两阶段设计、倾向评分联合复合似然法及倾向评分多种方法的联合。同时,这种设计类型也存在着方法学的挑战,包括RWD数据源必须是高质量且关键信息需要规范收集、RCT和RWD患者基线特征应该具有可比性、协变量选择时需要把所有已知与干预措施和结局相关的协变量都纳入进行分析等。在中医药领域采用这种设计时,还存在着有些RWD中医证型信息缺失、中医结局指标缺失等问题,在使用RWD时,需要根据数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分析。该文对以RWD作为RCT对照组的设计类型及面临的方法学挑战进行了介绍,期望能为研究者今后使用这类设计提供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999.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石决明药材进行系统本草考证,涉及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含石决明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历代皆以石决明为正名,亦有以其功效、性状及近音字而命名的“千里光”“九孔螺”“珍珠母”等异名。唐代以前石决明药材动物基原因形态描述过于简练,仅能考订为鲍科鲍属动物;宋元明清时期主流基原为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与皱纹盘鲍H. discus hannai;民国时期开始将鲍属多种动物作为石决明基原使用,品种繁杂并延续至今。古今我国国内主要产区为海南、广东及山东地区,国外产地主要为日本及越南。古籍中对石决明品质评价大致以呼水孔的开孔数量为准,以七孔和九孔的鲍壳为佳;近现代则以性状个大整齐、无破碎、内外洁净并有光彩、壳厚者为佳。基于考证结果,结合石决明散的记载年代,建议开发该经典名方时石决明药材使用杂色鲍H. diversicolor或皱纹盘鲍H. discus hannai的贝壳,且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1000.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临床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系统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手段,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皂苷是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具有来源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等优点。中药皂苷作为中药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中药皂苷类成分可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虽然中药皂苷类成分降糖作用及机制研究众多,但目前尚缺乏对中药皂苷类成分治疗T2DM作用及机制研究的系统综述。故该文围绕中药皂苷类成分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糖苷酶活性、降低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群等降糖机制进行系统归纳,并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深入研究中药皂苷类成分的降糖作用提供理论基础,为药物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