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51.
目的观察慢性TT型肝炎的病理特征,探讨TTV的致病性.方法9例慢性单一TT型肝炎行肝穿刺术,肝组织一部分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送光镜检查;另一部分经2%戊二醛固定,中性树酯包埋,送电镜检查.结果9例慢性单一TT型肝炎病理和临床诊断基本相符,其病理变化发生率依次为肝细胞水肿、胞浆疏松化、点状坏死、嗜酸性变、嗜酸小体形成等,未见特殊病理改变.光、电镜检查结果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变性坏死性改变是慢性单一TT型肝炎的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浊样肿胀、嗜酸性变和点状坏死,部分有碎屑样坏死,未见到桥状坏死;(2)炎性改变肝实质内坏死灶区、汇管区和新形成的纤维间隔内可见到程度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肝窦内Kupffer细胞增生;(3)纤维增生性改变9例慢性单一TT型肝炎中,仅其中1例,肝组织损害较重,部分网状支架塌陷,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形成间隔,但没有形成假小叶;(4)超微结构改变肝细胞普遍存在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肿胀或脱颗粒等.结论慢性单一TT型肝炎的病理改变符合病毒性肝炎的一般特征,TTV可能有致病性,但其致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152.
乙型肝炎患者957例血清学标志分析   总被引:111,自引:0,他引:111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方法共957份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均以Abbott多功能全自动酶免疫快速分析仪进行检测,以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病毒学标记检测项目第1-5项的排列顺序为(1)乙肝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153.
乙型肝炎患者957例血清学标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 B V) 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方法 共957 份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均以 Abbott 多功能全自动酶免疫快速分析仪进行检测。以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检测 H B V D N A。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病毒学标记检测项目第1 ~5 项的排列顺序为(1) 乙肝表面抗原( H Bs Ag) ,(2) 乙肝表面抗体( 抗 H Bs) ,(3) 乙肝e 抗原( H Be Ag) ,(4) 乙肝e 抗体( 抗 H Be) 和(5) 乙肝核心抗体( 抗 H Bc) ,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 本组血清病毒学标记模式可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两组共16 种模式。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47 % 。恢复期模式组以“245”和“2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356 % 。随访结果表明,模式改变大致可分为5 种类型。结论 本组 H B V 血清免疫学标记的模式较为复杂。除了检验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主要原因有低滴度抗 H Bc ,低滴度抗 H Bs 等。推测 H B V 血清免疫标志模式转换的顺序依次为e 系统的转换,s 系统的转换,抗 H Be 消失或抗 H Be 和抗 H Bs  相似文献   
154.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TT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TTV-DNA。结果:16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TTV-DNA总检出率为21.5%(35/163),其中甲型肝炎13.3%(4/30),乙型肝炎21.3%(16/75),丙型肝炎20.0%(3/15),戊型肝炎5.3%(1/19),非甲-庚型肝炎45.8%(11/24)。结论:南京地区存在TTV感染,TTV是导致非甲-庚型肝炎的重要病因,TTV可能存在非血源性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55.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 ,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药物。HBV DNA疫苗的出现为慢性 HBV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治疗性 HBV DNA疫苗在实验动物研究中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