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9-2009年的原发性胆囊癌病例53例,全部病例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部分病例经免疫组化标记,其中1例行黏液AB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胆囊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术前检出率低,大体观察多表现为胆囊壁增厚,黏膜粗糙,可伴有肿块形成,病理类型以腺癌最多见。结论:胆囊癌病史长,起病隐匿,术前诊断困难,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22.
胃癌AgNOR计数与ER表达之间关系的研究黄晓赤,罗克枢,赵剑萍,高冬明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成都市610051)本文对89例胃癌组织进行了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颗粒计数和雌激素受体(ER)检测的比较研究,以探讨两种参数在胃癌中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肠管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6例肠管子宫内膜异位病变组织连续切片,并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肠管子宫内膜异位局部可出现继发性组织学改变和伴随相应的临床表现;ER和PR在异位内膜上皮呈强阳性表达,CK(AE1)在肠上皮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肠管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变肠段的解剖部位和累及肠壁的组织学层次密切相关;异位内膜可引起局部肠黏膜腺体增生和息肉形成;ER、PR和CK(AE1)是鉴别肠源性上皮与子宫内膜异位上皮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4.
腹腔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和预后。方法分析10例IMT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所有病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腹腔脏器IMT的组织学分为三型:(1)黏液样-血管型,(2)梭型细胞密集型,(3)少细胞纤维瘢痕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MSA、CKpan和ALK,其阳性率分别为100%、90%、90%、60%和20%。10例IMT中有5例做了根治性切除术,另有5例单纯肿瘤切除,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脏器IMT易被临床医师误诊为晚期癌。免疫组化表型是该肿瘤与其他软组织肿瘤鉴别的重要依据。腹腔脏器IMT一般具有良性病变的生物学行为,根治性手术可能治愈。  相似文献   
25.
胃粘膜上皮的非典型增长(即胄的界限性病变),仅靠HE染色光镜观察与其相邻的良、恶性病变进行形态学鉴别常是困难的,进一步判断其发展衍变过程则更是不易。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的银染颗粒计数目前被视为一种反映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标,已用于多种器官良恶病变的区分。本文以胃溃疡和  相似文献   
26.
胶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肿瘤,该瘤由恶性神经上皮和恶性间叶成分组成。胶质肉瘤以前都认为是恶性星形细胞成分和纤维肉瘤样形态并存的组织构象,而其间叶成分呈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简称恶纤组)分化的现象,近年来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7例具有恶纤组分化特征的胶  相似文献   
27.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996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发布了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治疗指南,在已过去的十年间,有关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新的方法和证据不断涌现,因此WHO和ATA分别再次制定了新版的甲状腺肿瘤分类和临床指南以指导甲状腺肿瘤的诊疗工作,本文就分化型甲状腺痛的诊疗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脾脏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脾脏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t患者女性52岁,临床以反复发热、恶性贫血和脾肿大为特点。病理检查:脾脏多灶性贫血性梗死,坏死组织内和坏死组织边缘区的中小血管腔内充满非黏附性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免疫表型显示:淋巴细胞标记CD45、CD20、CIy79a阳性,CD45RO和CD3阴性;上皮源性标记CKpan、CKl8、EMA阴性;黑色素瘤标记HMB45、S100阴性。Ki67阳性细胞指数约70%。结论:脾脏原发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罕见,临床诊断非常困难,确诊主要依赖对病变组织的病理形态检查和免疫组化标记,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9.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89例胃癌、10例癌旁和11例胃溃疡旁粘膜组织进行雌激素受体(ER)检测。结果发现:1.癌旁和溃疡旁粘膜上皮均为ER阴性,胃癌组织ER阳性率达33.7%,其ER颗粒在细胞内分布呈核型、浆型和核浆型;2.胃癌BorrmannIV型、低分化癌和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其ER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P<0.05,或P<0.01)。研究表明,ER阳性表达的胃癌与其恶性生物学行为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发生在躯干肢体5例低度恶性的纤维黏液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MS)和4例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5例LGFMS的临床病理资料、大体形态、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标记和预后,并与4例MFS相比较.结果 两类肿瘤能够在组织形态学方面进行鉴别,LGFMS由梭形细胞构成,具有黏液区和纤维间质交替分布的特点.肿瘤细胞无异型性,肿瘤组织无坏死.MFS以细长弯曲的薄壁血管和脂母细胞样细胞为特征,伴有丰富的黏液区而没有大面积的实性区,有肿瘤性坏死.两类肿瘤在免疫组化标记、肿瘤位置和患者的年龄方面也有差别.结论 LGFMS是一种罕见肿瘤,临床病理及生物学行为与MFS不同,二者可以通过临床病理特点进行鉴别,LGFMS较之MFS有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