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检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单个核细胞凋亡情况,结合临床诊断及临床表现,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免疫抑制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2例移植患者术前2天,术后2天,8天,16天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淋巴亚群及PBMC凋亡检测。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相比.两例肾移植患者CD3 细胞百分率(61.54~73.14)%在正常范围,CD6^-CDl9^ 细胞百分率较高(11.14~29.06)%,CD3^-CDl6 56^ 细胞百分率(3.54~25.50)%较低;CD4^ 细胞百分率逐渐增加(30.48~41.06)%;CD8^ 细胞百分率(26.55~34.08)%则逐渐降低(31.74~27.02)%;CD4/CD8比值(0.96~1.52)逐渐升高;PBMC凋亡率术前2天分别为10.26%、8.28%,术后2天分别为14.32%、11.75%、术后8天分别为12.93%、8.42%,术后16天分别为9.13%、5.76%。结论:在免疫抑制剂与患者免疫系统的综合作用下,肾移植患者术后2天和术后8天PB-MC细胞凋亡率较高;CD4/CD8比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中老年教职工体检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以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前肽(propeptide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vWFpp)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浓度、颈动脉血管内膜-中层的厚度(carotid arterial 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和血流速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8例(年龄40~60岁)无心、脑血管意外病史的体检者,按年龄分为高年龄组(≥50岁)、低年龄组(&;lt;50岁)。分别进行血浆vWF,vWFpp,tPA,PAI-1浓度,血糖,血脂检测,利用超声技术进行颈动脉IMT与血流速度的检测。结果:低年龄组平均IMT(0.71&;#177;0.09)min,平均血流速度(44.4&;#177;13.2)cm/s与高年龄组平均IMT(0.82&;#177;0.10)min,平均血流速度(32.8&;#177;9.2)cm/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36,P&;lt;0.01;t=3.092,P&;lt;0.05);高脂血症者tPA浓度[(23.8&;#177;16.5)μg/L]高于血脂正常者tPA浓度[(9.4&;#177;8.0)μg/L,t=2.690,P&;lt;0.05],高血压者PAI-1浓度[(93.3&;#177;15.8)μg/L]高于血压正常者PAI-1浓度[(82.94-5.2)μg/L,t=2.578,P&;lt;0.05],糖尿病者vWFpp水平[(7334-220)μg/L]高于正常者vWFpp水平[(571&;#177;176)μg/L,t=2.089,P&;lt;0.05];vWF与胆固醇,vWFpp呈正相关(r=0.374,r=0.385,P&;lt;0.05);vWFpp与血糖呈正相关(r=0.469,P&;lt;0.05)。与tPA,PAI-1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509,r=0.527,P&;lt;0.01)。结论:vWF,vWFpp均可反映内皮细胞的损伤,vWFpp与机体纤溶系统的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等因素起关键性作用。血栓的形成常与血小板、血管、凝血因子、纤溶系统、抗凝系统、红细胞、白细胞、血黏度和血液流变性等因素有关。其中血小板数量增多,黏附、聚集性增高、血液凝固性增强和纤溶活性减弱等尤为重要。在高切变率条件下,血小板黏附聚集是依赖于von Willebrandfactor(vWF)与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b的交互作用,导致血小板活化和血小板整合素α11bβ3的构象改变,使整合素上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与血…  相似文献   
34.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HBeAg 阴性CH- B 患者血清HBV- DNA 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 应用定量PCR法对经肝穿活检确诊的52 例HBeAg 阴性,33 例HBeAg 阳性CH- B 血清进行了HBV- DNA 含量检测,并将HBeAg 阳性与阴性患者HBV- DNA 含量、HBeAg 阴性HBV- DNA 高水平与低水平患者肝脏病理损害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 HBV- DNA 含量HBeAg 阳性患者显著高于阴性患者,HBeAg 阴性HBV- DNA 高水平患者肝脏病理损害明显重于低水平患者( 均P< 005) 。结论 提示血清HBeAg 阳性;确为判断HBV 复制的良好指标; HBeAg 阴性HBV- DNA 高水平者,尤以重视,及时给予抗病毒等治疗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血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浓度和活性与血糖、血脂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0例年龄40~60岁无心、脑血管意外病史的健康体检者。进行t-PA、PAI-1浓度和活性、血糖、血脂检测及甲襞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形态、流态、襻周状态、总积分)的检测分析。结果t-PA浓度与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P<0.05,P<0.05),而t-PA活性与三者水平无相关性 (P>0.05) ;t-PA浓度与甲襞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无相关性 (P>0.05) ,然而t-PA活性与管襻数呈负相关 ;PAI-1浓度与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甲襞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无相关性(P>0.05),在上述各项检测指标中PAI-1活性与流态积分呈负相关性 (P<0.05) ;血液t-PA和PAI-1水平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两者水平与各自活性间无相关性。结论多种检测因素影响t-PA和PAI-1浓度和活性 ;血液t-PA和PAI-1浓度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血浆t-PA和PAI-1浓度与各自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山东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和非甲~庚型肝炎病例中TTV感染及基因变异的状况。方法应用套式PCR方法检测41例输血后丙型肝炎和16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TV DNA,并对其中阳性的2例扩增产物直接克隆测序,分析其基因变异的情况。结果 41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血消中TTVDNA阳性检出率为19.5%(8/41),而16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阳性检出率为31.3%(5/16)。TTV山东第一株序列和山东第二株序列相应位置核苷酸同源性与日本株和中国第一株相比较分别为94%和91%;山东TTV的两株序列间同源性为91%。结论 本项研究证实山东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和非甲~庚型肝炎患者中存在较高TTV感染,输血可能为传播TTV感染途径之一,是否该地区存在着不同的TTV亚型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证实。  相似文献   
37.
了解山东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和非甲~庚型病例中肝炎TTV感染及基因变异的状况。应用套式PCR方法检测 4 1例输血后丙型肝炎和 16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 ,并对扩增的产物直接克隆测序 ,分析其基因变异的情况。结果表明 ,4 1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阳性检出率为 19.5% ( 8/41) ,而 16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阳性检出率为 31.3% ( 5/16)。TTV山东第一株序列与山东第二株序列相应位置核苷酸同源性与日本株和中国第一株相比较分别为 94 %和 91% ;山东TTV的两株序列间同源性均为 91%。研究证实山…  相似文献   
38.
0引言 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功能改变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肽(vonWillebrand factor propeptide vWF-p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yon willebrand factor,vwF)、  相似文献   
39.
丙型和非甲~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庚型肝炎病毒基因检测88医院(山东泰安271000)于建国孙思才韩纪举周秀梅徐传镇丁明权杜庆岑甘天福张光曙庚型肝炎病毒(HGV)是黄病毒科的新成员,它可经血传播,导致急、慢性肝炎,ALT升高〔1〕。不仅在丙型肝炎(CH)...  相似文献   
40.
目的:内皮细胞损伤而致的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前肽(vonWillebrandfactorpropeptide,vWF-pp)及成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在不同侧面反映内皮细胞的损伤。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前肽及成熟vWF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48例泰安市中心医院临床确诊的病程在一周内的急性冠心病患者,50例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年龄,性别与冠心病组一致的体检者,且标本无溶血,脂血者血浆vWF-pp,vWF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组vWF-pp水平为(1098.83±331.91)μg/L,与同年龄段对照人群vWF-pp水平(502.86±119.49)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冠心病组vWF水平为(21.25±13.72)mg/L,而对照人群vWF水平为(11.13±7.02)mg/L,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对冠心病组的相关性分析显示,vWF与vWF-pp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242,P=0.03)。结论:冠心病组患者血浆vWF-pp和vWF增高,且以vWF-pp增高更为明显。vWF-pp和vWF的同时检测对于尽早的发现或及时的处理急性冠脉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