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称呕吐毒素(vomitoxin,VT),属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由镰刀菌(fusarium)产生[1].DON是全球性的、最常见的谷物真菌毒素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粮食和动物饲料中,且难以降解,因此容易进入食物链引起人畜急慢性中毒[2].  相似文献   
12.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称呕吐毒素(vomitoxin,VT),属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由镰刀菌(fusarium)产生[1].DON是全球性的、最常见的谷物真菌毒素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粮食和动物饲料中,且难以降解,因此容易进入食物链引起人畜急慢性中毒[2].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两种最可靠、应用最广的高通量RNA分离技术是基于异硫氰酸胍-酚︰氯仿的RNA分离技术和基于硅胶柱的RNA分离技术。在临床应用非常有限的组织材料时,有必要对RNA分离技术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分别进行先期评价。 目的:系统比较采用硅胶柱法和Trizol法从冻存、新鲜胃癌组织中分离总RNA的效果。 方法:硅胶柱法和Trizol法分别提取长期-80 ℃冻存的(2年以上)和新鲜胃癌组织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RNA纯度,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28 S和18 S吸光度比值,进一步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扩增距mRNA polyA尾端不同大小片段的Ct值进行比较,间接判断不同大小mRNA的拷贝数及完整性。 结果与结论:硅胶柱技术和Trizol方法在总RNA提取的纯度方面都表现很好。然而在RNA完整性方面,基于硅胶柱技术的提取方法要好于Trizol法,因为其核糖体RNA形式完好而且更好地保持了不仅短的及中等大小片段,对于较大的mRNA片段也保持更好。另外,与新鲜组织相比,长时间冻存对胃癌组织总RNA提取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4.
混合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表明 ,庚型肝炎病毒 (HGV )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混合感染的现象常见。然而混合HGV感染对HBV复制影响的研究 ,报道较少。我们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对 2 2 3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血清进行了HGVRNA检测 ,并采用定性、定量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技术等对HGVRNA阳性与阴性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 2 3例CHB均为 1997~ 1999年间收治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 16 9例 ,女 5 4例 ,平均年龄 33.3岁 ,其中HGVRNA阳性患者 37例、阴性患者 186例 ,两…  相似文献   
15.
在流动血液中蜂胶对血小板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蜂胶提取液对流动状态下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灌注法,用纤维蛋白原和人Ⅲ型胶原蛋白包被盖玻片,复制血管内膜创伤模型,正常血液流经纤维蛋白原和胶原膜表面后,在切应力为 1 000/s 时,测量血小板粘附率。浓度为0.1 g/L的24%乙醇蜂胶提取液作实验组,加入24%的乙醇作阴性对照组,同浓度的阿魏酸乙醇溶液作阳性对照组。结果: 分别以纤维蛋白原和胶原蛋白膜模拟创伤表面,两实验组血小板粘附率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而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当血液标本流经两个不同的蛋白膜表面时,蜂胶提取液对血小板在纤维蛋白原膜表面粘附率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1。结论: 蜂胶乙醇提取液能抑制血小板的活化,降低其在纤维蛋白原和胶原蛋白膜表面的粘附活性,对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和凝血功能在冠心病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方法对196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无冠状动脉病变对照者的血浆测定血浆脂蛋白a[LP(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g)。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分为单支和多支病变组,观察其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脂水平和血浆Fg、TAT、D-D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Fg、LDL-C、L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OR分别为1.16、1.09、和1.03,P〈0.05)。结论Fg、LDL-C和LP(a)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Fg、TAT和D-D浓度的监测对冠心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炎患者血浆vWF及其前肽与纤溶系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纪举  魏然  李震  任道凌  吴亚平  王增贤  陈彬 《医学争鸣》2005,26(14):1289-1292
目的:探讨肝炎患者血浆vWFpp,vWF,tPA,PAI1及DDimer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SA法对肝炎组及对照组血浆vWFpp,vWF,tPA,PAI1及DDimer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肝炎组血浆vWFpp(1.54±1.83)mg/L与对照组(0.43±0.09)mg/L有显著差异,P<0.01;vWF(60.30±99.81)mg/L与对照组(11.27±5.34)mg/L有显著差异(P<0.01);tPA(27.87±14.05)μg/L与对照组(16.70±7.13)μg/L有显著差异(P<0.01);PAI1(43.22±13.53)μg/L与对照组(63.37±6.63)μg/L有显著差异(P<0.01);DDimer(1.02±1.36)mg/L含量与对照组(0.60±0.67)mg/L有显著差异(P<0.01).vWFpp含量与vWF,DDime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tPA含量与PAI1含量间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他测定项间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液vWFpp,vWF,D二聚体、tPA及PAI1水平能通过不同途径反映肝病时机体的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状态,且对于病情的判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3265名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HBV的感染与携带情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VM,酶动力学法测定ALT.结果 HBsAg阳性率为5.70%;HBsAg阳性组的HBVM模式有八种,并以"小三阳"和"大三阳" 模式为主; "大三阳"与"小三阳"组及其它组间ALT异常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BsAg携带在性别间无差异P>0.05.结论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应加强在新生中HBVM及ALT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荧光标记的抗细胞表面抗原和抗细胞因子抗原,结合固定、破膜处理技术,建立四色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功能状态的方法。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l例肝素正常对照,l例肝素抗凝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外周血(PBMC)CDl4^ 巨噬细胞的吞噬率以及前向角光散射(细胞大小)FSC值、侧向角光散射(颗粒度)SSC值、细胞话化相关表面抗原(CD69)、核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率。结果:SSC、吞噬率、CD69、Ki—67和TNF—α表达率在同一样本表达水平一致。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颗粒度、吞噬率、Ki—67和TNF—α的表达率,是又一灵敏、快速、客观评价外周血CD14^ 巨噬细胞功能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内皮细胞损伤而致的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前肽(Yon Willebrand factor propepfide,vWF-pp)及成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Yon Willebrand factor,vWF)在不同侧面反映内皮细胞的损伤。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前肽及成熟vWF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48例泰安市中心医院临床确诊的病程在一周内的急性冠心病患者,50例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年龄,性别与冠心病组一致的体检者,且标本无溶血,脂血者血浆vWF-pp,vWF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组vWF-pp水平为(1098.83&;#177;331.91)μg/L,与同年龄段对照人群vWF-pp水平(502.86&;#177;119.49)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冠心病组vWF水平为(21.25&;#177;13.72)mg/L,而对照人群vWF水平为(11.13&;#177;7.02)mg/L,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lt;0.01)。对冠心病组的相关性分析显示,vWF与vWF-pp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242,P=0.03)。结论:冠心病组患者血浆vWF-pp和vWF增高,且以vWF-pp增高更为明显。vWF-pp和vWF的同时检测对于尽早的发现或及时的处理急性冠脉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