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55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目的 观察β-连环素(catenin)在TGF-β1诱导的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过程中对E-钙黏蛋白(cadherin)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穿透性多肽技术构建表达底物模仿多肽和对照多肽。以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模型组予10 ng/ml TGF-β1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72 h,底物模仿多肽组和对照多肽组同时分别予2 μmol/L的底物模仿多肽或对照多肽干预TGF-β1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E-cadherin、α-SMA蛋白的表达及各组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β-catenin的分布。结果 正常对照组表达E-cadherin,几乎不表达α-SMA,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低,主要表达于细胞连接间的细胞膜上。模型组几乎不表达E-cadherin,α-SMA的表达上调,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上调,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内。底物模仿多肽组与正常组的结果相似;对照多肽组与模型组结果相似。结论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上调,使β-catenin向核转移,E-cadherin/β-catenin复合体解离,E-cadherin功能丧失,表达α-SMA,参与TGF-β1诱导的EMT。  相似文献   
472.
宫颈炎康栓治疗宫颈糜烂1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敏 《山东医药》2007,47(15):73-73
2006年6~10月,我们对城区育龄妇女开展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对其中154例宫颈糜烂患者给予宫颈炎康栓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3.
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钻孔穿刺治疗脑出血愈来愈多,根据CT定位钻孔引流是减少创伤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1年1月采取微创术治疗脑出血3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74.
曹晓桦  陈曦  向小敏  韩敏 《广西医学》2005,27(5):736-737
我们对1998年至2003年来经高频探头检查过的3种弥漫性非结节性甲状腺疾病声像图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高频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475.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65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对照组;血脂康组口服血脂康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血脂康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oxLDL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NO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血脂康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7%,对照组为20.6%,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脂康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476.
韩敏 《中原医刊》2004,31(23):37-37
近年来利凡诺羊膜腔注入引产在基层医院仍是首选,自2000年-2003年我院采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与单用利凡诺引产比较,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77.
目的 对比分析左右两侧颈内动脉分别行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时发生颈动脉窦综合征(CSS)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CAS术颈动脉狭窄患者,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7岁(49~75岁);右侧颈动脉狭窄36处、左侧颈动脉狭窄30处,2例患者为双侧狭窄;重度狭窄(>70%)37处,狭窄伴溃疡(30%~70%)29处;共植入66枚支架.术中均选用Wallstent自膨式支架.结果 36处接受右侧CAS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中发生重度CSS 5处、中度19处、轻度12处,发生率分别为13.89%、52.78%、33.33%;30处接受左侧CAS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中发生重度CSS 3处,中度10处、轻度17处,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3%、56.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S是CAS术时常见并发症,右侧颈动脉行CAS时CSS发生率高于左侧.  相似文献   
478.
韩敏  朱莉  徐兵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9):1604-1607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总结更为安全有效的重症新生儿PICC护理管理相关措施。  方法  选取从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入住淮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并进行PICC置管的59例重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12月置管的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管理;2019年1—12月置管的3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比较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应用前后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23例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带管总日数426 d,其中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4例,感染率为9.30‰;观察组36例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带管总日数714 d,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仅1例,感染率为1.40‰,且2组PICC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2例(8.69%),渗血3例(13.04%),堵管1例(4.34%),无断管发生;观察组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1例(2.78%),无堵管、断管及渗血发生;且2组PICC置管后的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新生儿治疗的安全性,提高了护理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9.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CT表现的差异。方法 对比有病理检查、诊断明确的 16例 ( 2 1叶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 17例甲状腺癌CT表现。统计甲状腺和病灶的边缘、密度等征象。结果 CT显示甲状腺癌组的甲状腺外形增强后清晰 9例 ( 9/ 17) ,病灶边缘模糊 16例 ( 16/ 17) ,增强后模糊 14例 ( 14 / 17) ;病灶的密度均匀 4例 ( 4 / 17) ,增强后密度均匀 3例 ( 3 / 17)。CT显示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的甲状腺外形增强后清晰 2 1叶 ( 2 1/ 2 1) ,病灶边缘模糊 13叶 ( 13 /2 1) ,增强后模糊 7叶 ( 7/ 2 1) ;病灶的密度均匀 12叶 ( 12 / 2 1) ,增强后密度均匀 12叶 ( 12 / 2 1)。经卡方检验 ,P <0 .0 5 ,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 CT检查对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0.
李颖  韩敏  赵禹 《中国医学创新》2012,(30):148-149
目的:探讨OGTT实验中的1h血糖(1hPG)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总结近期的相关论文,以综合评价1hPG与糖尿病发生风险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同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值相比,1hPG与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更好。结论:1hPG能够更好地反映胰岛素抵抗,更好地预测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