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四氯乙烷中毒性肝损害病例的临床分析鲜有报道。我科于2008年7月接收了一批四氯乙烷中毒性肝损害患者。本文总结了该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处置,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42.
恒河猴脑内人胚神经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脑移植研究常无法直接观察到移植后的组织学变化。我们应用未发育成熟的人胚脑皮质组织制备成细胞悬液移植于恒河猴脑组织,尽可能接近地反蚋人脑内移植的组织形态变化,探讨脑移植存活、生长发育的适宜条件及其关机理。  相似文献   
43.
胃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的免疫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备的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抗体IgG的Fab′-HRP交联物,在电镜下观察14例胃癌、6例非癌胃粘膜中LN的定位分布,结果显示LN呈二型分布,即内侧型和弥漫型。非癌粘膜中,腺上皮基底膜的LN呈内侧型分布,厚约20±12.42nm;癌巢旁的LN呈弥漫型分布,厚约119±26.64nm,且疏松、不完整。非癌间质中微血管基底膜的LN大多呈内侧型分布,癌间质血管基底膜的LN大多呈弥漫型分布。结果表明内侧型分布之LN定位于透明层中,弥漫型分布之LN则定位于基底膜全层或超出之。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 ,并分析各类声像图特点。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0 6例乳腺肿块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6例乳腺肿块二维声像图分析 :有 71例 (6 6 98% )肿块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纵横比 <1,此类术后病理检查多为良性肿块 ;有 35例 (33 0 2 % )肿块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有后方衰减 ,纵横比 >1,此类术后病理检查多为恶性肿块。 10 6例肿块内点状钙化的检出率为16 0 4 % (17/ 10 6 ) ,其中 11例为微小钙化 ,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CDFI:6 8例良性肿块中 ,仅 2 4例显示见点状或细短棒状血流色彩有血流信号 (Ⅰ~Ⅱ级 ) ;38例恶性肿块中 ,2 7例显示肿瘤内及周围可见条状和棒状血流色彩 (Ⅱ~Ⅲ级 )。结论 二维超声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诊断和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脑内神经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特点和程度。方法以未发育成熟的人胚脑皮质神经细胞悬液为供体,以恒河猴为宿主,进行脑内异种移植。结果移植后1~2周,恒河猴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增高,移植后3~4周血清中IgG、IgM、IgA增高,补体C3降低,C4正常。病理检查移植组织局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其中部分淋巴细胞呈CD3、CD4、CD8和HDL-DR阳性,移植物内血管内皮细胞下Igs/C3呈阳性反应,4周以后炎症细胞消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各指标均恢复正常,部分神经细胞仍然存活。结论移植早期(4周内)宿主产生一定程度的急性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参与作用,但宿主能够产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46.
应用改良的还原型辅酶Ⅰ四唑氮还原酶(NADH-TR)氧化酶组化染色方法,对400例经常规HE,MGT以及ATP酶和透射电镜确诊的神经肌肉疾病肌组织的恒冷冰冻连续切片进行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该染色对发现肌纤维内部结构变化;区别Ⅰ,Ⅱa;Ⅱb型肌纤维、成群肌萎缩以及同型肌群化,鉴别神经原性肌肉疾病和肌原性肌肉疾病及其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7.
88例前列腺癌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及流式细胞仪(FCM)方法,检测癌基因P~(53),c-erb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DNA含量。P~(53)异常表达率为28%(25/88),c-erbB-2过度表达率为68%(60/88).PCNA(>50%)增殖指数值为74%(65/88).与对照组前列腺良性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呈阴性反应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DNA含量无明显相关(P>0.05)。77例癌旁前列腺基底细胞异型增生上皮中有9例(12%)亦显示P~(53),c-erbB-2及PCNA的异常表达,提示该异型增生的基底细胞具有恶性表型。表明前列腺癌中P~(53),c-erbB-2及PCNA的异常表达与癌发生有一定关系,以c-erbB-2过度表达尤为重要,3种抗体的联合应用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对前列腺癌发病机理研究及预测早癌发生有一定价值,但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尚显不足。  相似文献   
48.
陈碧芬  郑瑞丹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626-2627
病例介绍:患者,女,16岁,因"乏力、纳少、尿黄11天,加重5天"于2007年3月23日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无贫血外观.面色稍晦暗,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皮肤无皮疹、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可触及,肝区轻叩击痛,腹水征可疑阳性,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49.
本文应用7种生物素化凝集素,借助ABC免疫酶染色技术,对16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和11例正常对照组的骨骼肌凝集素受体的定位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MD患者肌纤维膜上存在局灶性RCA-Ⅰ、WGA、ConA和PNA染色的阴性反应区,其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为高(P<0.01)。此外,可见一些小纤维的肌浆内RCA-Ⅰ、WGA和ConA染色阳性,以及增生结缔组织的WGA和PNA染色增强。同时,对发生这些改变的可能机制和意义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