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通过对安徽省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六安市家禽家畜感染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特性和分布规律,为在六安市开展该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8年采集猪、狗、鸭、鹅等动物的粪便663份,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以及毒力基因等检测。结果 本项研究监测的663份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检出率为12.22%,其中猪粪的检出率最高,为23.49%,其他家禽家畜粪便中均有该菌的检出;猪粪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种粪便在各年度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致病性菌株中猪粪检出株占总致病性菌株的95.83%;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为O:3型;致病性菌株毒力基因分布主要为基因Ⅲ型,基因Ⅲ型占总致病性基因型菌株的91.67%。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普遍存在,该菌在家猪粪便的检出率最高,且致病性菌株携带率最高,致病性血清型为O:3型和O:9型。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分析实验中的各不确定度分量,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使用GB/T5009.12-2010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中的铅,参照JJF 1059.1-2012建立数学模型,对每个不确定分量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对每个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得出最终扩展不确定度为0.030 mg/kg(包含因子k=2),结果报告为0.70±0.030 mg/kg。结论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中铅,对不确定度影响较大的主要为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和拟合曲线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3.
Low-dose cytarabine combined with differentiating or DNA hypomethylating agents, such as vitamin D compounds, is a potential regimen to treat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patients who are unfit for high-intensity chemotherapy.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which subset of AML would be most responsive to low-dose cytarabine with the differentiating agent 1,25-dihydroxyvitamin D3 (1,25-D3). Here, firstly, cBioPortal database was used and we found out that vitamin D receptor (VDR)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M5) and high VDR ex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poor survival of AML patients. Then, we confirmed that 1,25-D3 at clinical available concentration could induce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on i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s (U937, MOLM-13, THP-1) and blasts from M5 patients than in non-monocytic cell lines (KGla and K562) and blasts from M2 patient. Finally, it was shown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1,25-D3 and low-dose cytarabine further increased the differentiating rate, growth inhibition and G0/G1 arrest, while mild changes were found in the apoptosis i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s.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enhanced response of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cells to low-dose cytarabine by 1,25-D3 might indicate a novel therapeutic dir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especially for elderly and frail ones.  相似文献   
24.
25.
抗Fas核酶抑制小鼠T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Fas核酶对小鼠原代T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探索增强T细胞抗凋亡能力的新途径。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小鼠Fas基因的锤头状核酶,通过电穿孔转染法将其导入小鼠脾脏T细胞,通过RT-PCR、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上Fas的表达,细胞经抗Fas的抗体(JO2)作用后。通过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测转染前后细胞Cagpase-3活性的变化。MTT法测细胞的增殖,Annexm-V凋亡检测试剂盒测细胞凋亡。结果 ①与对照组、空载体和突变核酶转染组相比,细胞表面的Fas水平明显降低;②与抗Fas的抗体9呼育后,与转染空载体和突变核酶的细胞相比,转染核酶的细胞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③经抗Fas抗体处理后,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增高;④与空载体和突变核酶转染组相比,转染核酶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小鼠活化T细胞上高表达Fas,抗Fas核酶能显著降低其Fas水平,使细胞免于Fas途径的凋亡,从而增强其抗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26.
治疗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须确有大量可供使用的医疗药物,但是长时期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则导致了微生物明显的生态学的转移。现在绝大多数化脓性疾病的病源菌都是对抗生素耐药的。医院里多种耐药性致病菌株的流通引起了医源性疾病和并发症。所以作者认为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是成功地解决现今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7.
采用无血清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对白血病细胞系和原代白血病细胞进行一次集落培养,将形成的集落细胞重新悬浮,进行二次集落培养、计数。结果白血病细胞系的二次植入效率为31.30%,原代髓系白血病细胞的二次植入效率为22.66%。提示白血病细胞存在具有高增殖能力的干细胞性细胞群;原代白血病细胞的再增殖能力低于白血病细胞系。  相似文献   
28.
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正常人及45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了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检测并与ELISA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患者组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为76.14±22.4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6.96±10.42(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PAIgG敏感性为71.4%,与ELISA法接近(71.1%),准确度83.2%,高于ELISA法,假阳性率17.9%,低于ELISA法。对5例患者观察了激素治疗后PAIgG、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均表现为治疗后PAIgG下降,血小板计数上升。认为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PAIgG检测法,可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9.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全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1 883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我国65岁以上城市居民中阿尔茨海默病(AD)的患病率超过6%,并随年龄的增高而成倍上升,超过90%的患者在家庭由亲人或看护人员照料。痴呆患者在照料方面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旨在了解认知康复训练对减轻AD患者照料经济负担的效果,为医疗护理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氨磷汀在体外对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损伤的影响,为其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CML患者的骨髓细胞,应用极限稀释法获取单克隆来源的MSCs,并在低血清培养液中培养和扩增。按实验分组分别加入氨磷汀(氨磷汀组)、足叶乙甙(VP-16组)、氨磷汀和足叶乙甙(联合处理组),并设没有处理的对照组。在药物作用一定时间后,计数MSCs,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免疫表型及凋亡率;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中检测MSCs作为滋养层支持造血的能力。结果MSCs生长曲线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磷汀组的MSCs生长未受明显影响,联合处理组MSCs的生长显著好于沿16组。培养48h后,对照组、氨磷汀组、联合处理组和VP-16组的MSCs凋亡率分别为(4.9±0.8)%、(5.6±1.2)%、(18.7±3.4)%和(33.8±5.1)%,氨磷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处理组高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VP-16组(P〈0.05)。形成粒-单核系集落、红系集落和多系集落的产率,氨磷汀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处理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显著高于VP-16组(P〈0.05)。氨磷汀作用前后未见MSCs免疫表型发生明显改变。结论氨磷汀在体外对CML患者骨髓来源MSCs的增殖、凋亡、造血支持能力以及免疫表型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改善足叶乙甙对MSCs所致的生长抑制及功能损伤,提示在预处理中加用氨磷汀可能成为促进CML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