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3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10年8月~2011年12月3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机械通气的时间、住院时间及在院期间的死亡率。两组相比较发现,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都较短,同时在院期间的死亡率也较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能有效提高生存率并缩短临床恢复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高分辨率CT诊断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高分辨CT(HRCT)表现。方法59例受试者进行吸气相和呼气相HRCT及肺功能试验,分析其HRCT表现。结果本组COPD肺部HRCT表现有支气管壁增厚37例、支气管扩张43例、小叶中心型肺气肿51例、细支气管炎19例;呼气相出现空气潴留征象46例。结论早期COPD的吸气相和呼气相HRCT,与患者的肺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早期COPD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自发性气胸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和同期住院的青壮年气胸5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病因:老年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病42例(70.0%)、肺结核11例(18.3%)、特发性气胸7例(11.7%),而对照组分别为13例(26.0%)、14例(28.0%)、21例(42.0%),老年组继发性气胸占88.3%(53/6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②临床表现:老年组表现为胸闷气促56例(93.3%)、胸痛31例(51.6%),而对照组分别为34例(68.0%)、43例(86.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③气胸类型及治疗:老年组交通性、张力性气胸多见,治疗常需胸腔闭式引流,而对照组以闭合性气胸多见,老年组平均肺复张时间为17.5d,远高于对照组的9.3d,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老年人以继发性气胸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须认真检查,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OPD的漏诊率及肺功能检测情况.结果 135例COPD患者漏诊63例,漏诊率为46.7%.漏诊率随COPD的严重程度增加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COPD组患者的FEV1%、FEV1/FV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COPD的严重程度增加,FEV1%、FEV1/FVC(%)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必要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以利于COPD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纤支镜肺泡灌洗( BAL)对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01-01~2013-12-30间我院就诊的126例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通过肺泡灌洗液镜检、培养、细胞分类等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患者的病原诊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做调整治疗。结果纤支镜肺泡灌洗检查对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诊断效果明显,126例患者共行灌洗液培养158次,其中,133次病原学检查结果有效,共分离出致病菌210株。其中, G+菌31株(14.8%), G-菌168株(80.0%),真菌11株(5.2%)。单纯致病菌感染57例(45.3%),2种及以上致病菌混合感染69例(54.7%)。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后,121例患者肺部感染治愈,其余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采用纤支镜肺泡灌洗检查对病原诊断结果明确,可应用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至2008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和耐药性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所分离的1732株病原菌中,前几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阴沟肠杆菌、产碱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假单胞,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产碱假单胞菌。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重度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对下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0)。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研究组进行BAL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疾病的检出率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热天数、退热天数、住院时间、啰音消失时间等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技术能够提高疾病检出率,并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降低气道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孤立性肺微小结节患者在临床上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107例孤立性肺微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CT扫描进行诊断,诊断后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等有所不同。观察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其中良性病变(53.27%)明显高于原发性肺癌(28.04%)、肺转移瘤(15.89%)及不典型腺瘤样增生(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肺微小结节采用CT扫描仪诊断的效果较好,采用影响影像辅助小切口手术及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较显著,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对炎性因子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 IL-6、 TNF-α、 SPO_2、PaO_2、 PaCO_2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及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 IL-6、 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的CRP、 IL-6、 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PaCO_2水平均降低, SPO_2、 PaO_2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的SPO_2、 PaO_2、 PaCO_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减少炎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食道心房调搏诊治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食道调搏诊治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37例,其中提示房室旁路12例(其中经房室结下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1例,经旁路下传合并房颤1例),房室结双径路26例(其中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4例,房室结双径路现象2例),左房性心动过速并心房分离1例,未见异常2例。SS刺激法终止正在发作或诱发的M36例,其中23例一次转律成功。进行药物筛选16例,4例能被胺碘酮终止发作,8例为心律平所终止,异搏定终止2例。3例电极通过鼻腔困难,改经口腔顺利进行。出现明显恶心并呕吐9例,食道烧灼感5例,出现食道痉挛l例。结论 经食道调搏诊治室上性心动过速快捷、准确、安全,特别适合不具备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条件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