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皮肤撕脱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对促进创面(尤其是慢性创面)的愈合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已得到充分肯定.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保证引流创面的清洁,改善引流创面的血液循环,使引流创面快速愈合,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2.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阻断乙型肝炎向肝硬变、肝癌方向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目前对于肝硬变,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秦绍明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将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冬虫夏草和炙鳖甲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配伍组成的“软肝灵”中药方剂,试用于临床,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我们对“软肝灵”及其部分组成中药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3.
产后家庭角色适应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产后家庭角色的适应情况,并探讨可能影响家庭角色适应的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初产妇及其丈夫在角色认同、亲子依附的建立及照顾行为的实施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角色适应情况总体良好。初产妇及其丈夫在与新生儿进行语言沟通、抚触等亲子依附行为以及在购置婴儿用品、为新生儿换尿布、为新生儿洗澡三方面照顾行为的适应情况相对薄弱。良好的夫妻关系有助于产后家庭角色认同(t=2.04,P〈0.05),计划妊娠有助于产后家庭全面的角色适应(t=3.51、2.64、2.64,均P〈0.01);对新生儿性别满意的家庭在角色认同(t=3.51,P〈0.01)和亲子依附的建立(t=2.21,P〈0.05)方面适应较好。结论 产科护理工作者应根据产后家庭成员角色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及产后家庭随访.以促进家庭角色的适应。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产后期初产妇家庭的角色适应及家庭资源状况,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对产后期初产妇(n=194)及其配偶(n=194)进行家庭资源量表和父母角色适应量表调查。结果产后期初产妇家庭的角色适应及家庭资源状况总体良好,且角色适应总分及各部分得分均与家庭资源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产后期初产妇家庭的家庭资源与角色适应状况密切相关,护士应重视家庭资源对促进父母角色适应的作用,帮助初产妇家庭顺利度过产后期。  相似文献   
105.
常用乳腺影像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和近红外线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共计565例乳腺疾病患者接受检查,其中乳腺癌274例,良性乳腺疾病291例。对乳腺癌彩超、钼靶和近红外线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83.7%(200/239)、84.2%(64/76)和76.9%(100/130),特异度分别为88.6%(226/255)、93.2%(69/74)和82.6%(114/138),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2%(426/494)、88.7%(133/150)和79.9%(214/268),其中彩超和钼靶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优于近红外线(P〈0.05),尤其对≤2cm的乳腺癌,近红外线对其诊断有较高的假阴性率(48.8%,21/43)。对乳腺炎性病变和导管瘤,彩超的检出率分别为58.8%(10/17)和69.2%(18/26),高于近红外线的检出率[分别为0和23.5%(4/17),P〈0.05和P〈0.01]。对乳腺癌在无查体配合诊断情况下行近红外线检查,其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明显下降[灵敏度从76.9%(100/130)降到56.9%(74/130),P〈0.01;诊断符合率从79.9%(214/298)降到61.9%(166/268),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是有价值的常用乳腺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Holter检查,比较有LVH及无LVH两组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1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LVH81例(45·5%),LVH组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非LVH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LVH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CVA)为39例(48·1%),显著高于无LVH组的17·5%(17例)(P<0·01)。结论老年人高血压LVH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且与CVA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我国助产学教材发展的历程,为今后发展我国助产学教材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文献回顾法,查阅图书馆馆藏目录、网络数据库、网络书店及实体书店等,获得不同时期在我国发行的助产学教材。结果我国助产学教材的发展历程与我国助产专业发展历程基本一致,现阶段我国现存在售的助产教材主要有6本。结论现阶段是发展我国助产教材尤其是著作类教材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前后MS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的变化特点,与传统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找出能及时、客观评价靶向治疗效果的参数.方法 搜集21例行靶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在治疗前后行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动态增强各时相的CT值,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记录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计算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灌注值.分别以治疗后PH减小、Tp延长、M/A值减小、灌注值减小为好转标准评价疗效,与病灶最大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进行比较.复查前后参数值的变化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不同参数评价疗效结果的比较采用Kappa检验.结果 21例患者靶向治疗后共CT复查33次,以灌注值变化评价疗效结果(17例次好转,6例次稳定,10例次进展)与以病灶最大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19例次好转,7例次稳定,7例次进展)一致(U=8.761,P<0.01);靶向治疗后好转患者灌注值有降低趋势[治疗前(0.28 ±0.11) ml·min-1·m1-1,治疗后(0.18 ±0.09) ml· min-1·ml-1,t=-3.2722,P=0.0042],进展患者灌注值有增大趋势[治疗前(0.21±0.08) ml·min-1·rnl-1,治疗后(0.34±0.11) ml·min-1·ml-1,t =2.6064,P=0.0403],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后,动态增强扫描灌注值的变化与肿瘤最大径的变化一致;通过灌注值的变化可以评价靶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骨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X线及MDCT检查的骨科外伤117例,采用Siemens Sensation 4.0 MDCT机,获取薄层轴位图像后,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方法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后处理。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将X线与MDCT诊断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检查误诊骨折10处,漏诊28处;MDCT发现疑似骨折26处,排除骨折17处。两种方法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MDCT能够为X线片诊断不明的外伤明确或排除骨折,并能判定骨折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额叶癫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相关脑区及病理改变,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32例成人额叶癫患者和75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进行神经心理检查,并对18例常规影像无病灶的额叶癫患者和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及统计分析。结果额叶癫患者组语义流畅性明显差于对照组,数字广度测验得分和90min正确填写数字符号个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额叶癫患者右侧额叶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右侧外囊、尾状核和双侧丘脑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双侧内囊前肢、左侧外囊、左枕叶皮质下白质FA值与语义流畅性呈正相关。左侧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和丘脑MD值与MMSE呈负相关;双侧内囊前肢、左侧外囊、额叶、枕叶相应白质内FA值与MMSE呈正相关。结论DTI显示额叶癫患者右侧额叶MD值明显增高、右侧外囊、尾状核和双侧丘脑的FA值明显减低,提示额叶癫患者在上述区域可能存在细微病理改变,执行功能可能超出前额叶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