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1.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估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重T2磁共振水成像技术作MRCP102例。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和脂肪抑制技术,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后处理。结果:临床检查102例疑为胰胆疾患者,其中96例阳性,6例阴性。此技术可清楚描画胰胆管的形态,展示各种疾病的异常改变,正确性高。结论:MRCP是安全、可靠的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不用造影剂能较好的估价胰胆系统的解剖和病理变化,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12.
目的评价颈动脉通路输注异丙酚全身麻醉施行腹部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12月40例腹部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经颈动脉(IC)和经外周静脉(IV)输注异丙酚两组,对比术中麻醉效果、术后恢复和随访情况。结果两组都无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和死亡,麻醉效果基本相同,但IC组起效快,术中异丙酚维持量明显低于IV组,手术结束后清醒迅速,术后观察和平均随访5月未发现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颈动脉通路持续输注异丙酚全身麻醉用于腹部肿瘤手术效果满意,具有起效快、麻醉药用量小、术后苏醒迅速等特点,适用于腹部大手术和战伤的救治。  相似文献   
213.
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介质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介质变化的意义陆立1周燕1傅由池2Subjectheadingspancreatitis/metabolism;Creactiveprotein/metabolism;interleukins/metabolism;leukoc...  相似文献   
214.
目的:探讨直肠癌经腹肛拖出切除术后排便功能恢复的程度和生存率。方法:对接受此项手术的44例病人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其它保肛手术效果对比。结果:肿瘤下缘距离齿状线的平均长度为4.1cm,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4.5%,72.7%的病人认为肛门功能恢复达到正常。平均随访47个月,盆底和直肠肿瘤复发率11.8%。结论:虽经腹肛拖出切除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恢复正常率低于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但复发率低,比前切除术更适宜于中下段直肠癌的保肛治疗。  相似文献   
215.
磁共振泌尿系造影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0  
目的 评估MR泌尿系造影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310例用重T2WI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作MR泌尿系造影,采集资源影后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处理,发现157例为梗阻性尿路扩张。结果 157例梗阻性尿路扩张包括:输尿管癌20例,输尿管结石31例,输尿管良性狭窄33例,先天性狭窄48例,外在性病变致梗阻10例,膀胱病变致梗阻15例,MR泌尿系造影均清楚显示尿路影像,能确定有无梗阻  相似文献   
216.
PTC靶区的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合理靶区,提高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的成功率。方法:将右前和右后肝管汇合部示为PTC理想靶区,测绘了322例病人靶区的实际位置。结果:靶心位于肝门右上方扇形区内,95%可信区间是胸椎右缘2.14~7.94cm和11、12胸椎间隙水平线±4cm。结论:右前和右后肝管汇合部作为PTC靶区较为合理。针体与人体横断面呈平均15°夹角向左上方深入,针尖朝向第11胸椎体,深度达脊柱右缘2~8cm时穿刺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217.
<正>1994年Klaus Matzel率先开展骶神经调控术(sacral neuromodulation,SNM)治疗大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其创伤小、风险可控,二十多年该疗法已向全球推广并获得广泛认可[1-2]。目前SNM临床实践已逐渐扩展到各种病因所致的FI/肛门功能障碍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18.
目的 探讨人完整膀胱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方法 采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HE 染色法研究人膀胱12个.结果 人膀胱似三棱锥形,肌纤维呈编织状排列,膀胱底两侧可见多支较粗大的神经干与膀胱下动脉伴行,成簇状于输尿管膀胱连接部进入膀胱壁,在膀胱壁内不同层面分出初级与次级神经支,相邻的神经支间有交叉支配,神经纤维沿膀胱长轴向内延伸呈树枝样分布,左右两侧神经纤维在中线交叉甚少,右侧神经支明显多于左侧,有神经纤维到输尿管下段.结论 人膀胱肌内神经分布可以用Sihler's染色法研究;支配人膀胱的神经在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成簇进入,在膀胱壁内交织成网状,具右侧优势分布;有分支支配输尿管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