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39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目的培育一种HBeAg转基因小鼠新品系。方法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eAg基因;采用CRISPR/Cas9技术,通过同源重 组的方式分别在Rosa26基因位点定点插入pliver-HBeAg表达框,获得含有HBeAg基因的表达载体pliver-HBeAg,经酶切得到 含有HBeAg基因的线性DNA 片段,将Cas9 mRNA、gRNA和donor vector显微注射到C57BL/6J小鼠的受精卵中,再将其移植 入C57BL/6J雌性代孕小鼠子宫,获得F0代建系小鼠;采用长片段PCR对出生小鼠进行鉴定,共获得HBeAg基因正确同源重组 的F0代建系小鼠;F0代阳性小鼠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交配,繁育获得F1代小鼠,经PCR鉴定及测序确认阳性F1代小鼠;将 携带HBeAg基因的F1代转基因小鼠再次回交,对子代小鼠进行PCR基因型鉴定,直至获得纯合子子代转基因小鼠;采用全自 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胶体金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HBeAg转基因鼠血浆和肝组织中HBeAg和HBeAb的表达。 结果采用CRISPR/Cas9技术共获得56只F0代小鼠,其中2只为正确同源重组的F0代小鼠;F1代小鼠中6只阳性F1代小鼠。 截至目前,共获得22只F2代纯合子和29只杂合子HBeAg转基因小鼠。所有HBeAg转基因小鼠外周血中均可检出高浓度的 HBeAg蛋白,但未检出HBeAb的表达。而且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BeAg转基因小鼠肝脏肝细胞中可特异性表达HBeAg蛋白。 结论采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能在肝脏肝细胞中稳定表达HBeAg蛋白且对HBeAg免疫耐受的新品系HBeAg转基 因小鼠,为HBV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47例临床确诊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垂体常规序列平扫和增强扫描(冠状面T1WI、T2WI和增强前后矢状面T1WI)、冠状面动态增强扫描及增强后3D容积采集快速自旋回波(VISTA)序列T2WI。将每例患者的MRI图像按照序列进行组合,得到3组图像集,A组包括常规序列平扫+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和常规增强扫描),B组仅包括增强后3D-VISTA T2WI,C组包括所有序列的图像(A+B)。由3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3组图像进行阅片分析,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3组中对泌乳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检出效能。结果:单独3D-VISTA T2WI序列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结果与金标准(临床诊断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扫+增强MRI(A组)及其联合增强后3D-VISTA T2WI(C组)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临床诊断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P=0.109)。A组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9%(34/69)和68%(53/78),B组分别为46%(32/69)和97%(76/78),C组分别为88%(61/69)和97%(76/78);平扫+增强序列结合增强后3D-VISTA T2WI的综合影像组(C组)显示出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对于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增强后3D-VISTA序列T2WI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该序列联合平扫+增强序列在诊断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发生及破裂机制复杂,可能涉及多种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与结缔组织病具有相关性,罹患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的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瘤等多种脑血管病的风险明显增加,这些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的某些关联基因突变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重点综述常见颅内动脉瘤相关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及其关联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瘘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本研究旨在探讨可回收覆膜食管支架封堵瘘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共收治食管瘘患者47例,其中食管气管瘘23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11例,自发性食管破裂9例,食管肺瘘2例,食管纵隔瘘2例。于胃镜下置入可回收覆膜食管支架45例,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食管支架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5例达到完全封堵,10例达到部分封堵。1个月内有3例支架出现不同程度移位,1例脱落至胃内,1例脱落至肠腔内。治疗时间5~85 d,平均治疗时间34 d。结论可回收覆膜食管支架能有效封堵食管瘘口,延长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S)在涎腺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EnVision 法检测TS、p63、Calponin、CK5/6、S-100在32例不同类型涎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包括非肿瘤性和涎腺炎性样本10例、混合瘤样本11例、基底细胞癌样本5例和腺样囊性癌样本6例。评估TS作为涎腺肌上皮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 TS在各种涎腺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与P63的表达完全一致,均能在涎腺肌上皮细胞中呈清晰的胞核型强阳性表达;同时,Calponin、CK5/6、S-100在涎腺肌上皮细胞中呈质/膜型阳性表达;此外,TS在少数涎腺腺上皮细胞、癌细胞和散在的少数间质细胞胞浆中呈弱阳性或中等 强度阳性表达,但在细胞核中呈阴性表达。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TS在涎腺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p63、Calponin、CK5/6、S-100具有高度一致性(P>0.05),除与CK5/6在涎腺炎和涎腺组组表达比较之外,Kappa>0.75,且具有100%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 胸苷酸合成酶可作为一种新的特异性涎腺肌上皮细胞标志物,并用于涎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学生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文章针对智慧教学环境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智慧教学融入翻转课堂,通过信息化教学,有效整合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8.
肿瘤、外伤等原因常造成颌面部骨组织的缺损与缺失,而组织工程已成为骨缺损修复研究的新热点。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支架材料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现就复合支架材料在口腔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行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6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行肺减容术(胸腔镜组)与22例常规开胸行肺减容术(开胸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胸腔镜组明显短于开胸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术后漏气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5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患侧上肢活动是否受限、拔管时间长短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胸手术(P〈0.05);监测指标:术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总量(TLC)、残气量(RV)、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MWT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明显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行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其安全性与可靠性与开胸手术比较,具有手术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疼痛轻、上肢活动不受限及术后胸管引流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该家系所患疾病是否为家族性帕金森病.方法 详细调查先证者和家系成员临床资料,绘制该家系遗传图谱,以确定何种遗传学方式.结果 调查发现该家系共4代33例,已患病13例,可疑6例,发病年龄为33~53岁,病程3~18年,临床表现为典型PD,左旋多巴治疗有效.结论 该家系可确定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PD大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